北京6月3日新媒体专电近来日本列岛地震和火山喷发频发,日本气象厅表示,此轮地质活动并非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的后遗症。专家警告,日本可能进入新一轮地壳变动的活跃期,并敦促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日本小笠原群岛5月30日晚发生8.1级强烈地震,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地区震感强烈。而此前的29日,西南部鹿儿岛县的口永良部岛发生火山喷发,25日,关东地区发生5.6级地震。
神户大学名誉教授石桥克彦认为:“从整体来看,受2011年日本东部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列岛变得活跃起来,此次地震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表现。”东海大学教授长尾年恭甚至表示:“确切地说,自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以来,日本列岛地震活动变得活跃。”
日本是典型的地震和火山之国,虽然其国土面积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8%,但全球10%的地震和7%-10%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日本。
地震活动有其周期性,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发生9级大地震以来,根据地震周期来预测地震成为日本科学家研究的热点。
日本专家预测中的大地震主要有两个,一是南海海沟地震,二是首都直下型地震。据预测,在南海海沟沿线,30年内发生8至9级地震的概率高达70%左右,而首都直下型地震的主要震源区域——东京附近的相模海沟沿线今后30年内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概率也为70%左右。
南海海沟从静冈县骏河湾延伸到四国、九州近海。南海海沟是菲律宾海板块插入欧亚板块的边界,历史资料显示,其附近每隔100至200年会发生一次8级或8级以上规模的地震。
日本内阁府的地震专家研讨会2012年公布预测结果:南海海沟如果发生与“3·11”东日本大地震持平的9级地震,某些地区遇到的海啸高度最高可达34.4米。大阪府2013年宣布,如果南海海沟发生大地震导致海啸,预计不到两小时,海啸就会到达大阪市,大阪府辖区内的死亡人数甚至会高达13万。
针对关东地区的地震,日本流传着70周年间隔一说。1923年,关东地区发生7.9级大地震,此前一次大地震是1855年的安政大地震,两者间隔68年,而之后一次大地震发生在1992年,两者间隔69年。
日本政府2013年底发布的一份报告说,如果东京附近发生7.3级直下型地震,东京及邻近地区的死亡人数最高将达到2.3万;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损失约47万亿日元(约合2.3万亿元人民币),对经济活动造成影响带来的损失约为48万亿日元(约合2.4万亿元人民币)。
但也有专家对70周年间隔一说提出异议。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濑野彻三认为,这一学说只是统计位于关东南部的镰仓历史上发生烈度5度以上地震的次数而来,并不能代表以相模湾为震源的板块间大地震的周期。他通过对板块相对运动速度等的研究,认为关东地震的最短周期是220年,平均应该达到400年以上。
虽然专家们的观点各异,其间也难免相左。但统计数据显示,日本东北和关东一些地方,最近两年的地震活动频率是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前的约100倍。
这项统计由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完成。他们分析了2013年3月11日至2015年2月18日日本东部震源深度20公里以内、震级1级以上地震的发生频率,并和“3·11”大地震之前10年间的水平进行比较,得出了上述结论。之所以排除大地震之后的两年,是因为这两年有大量余震,地震次数会明显多于常年。
此外,对首都直下型地震可能波及的地区,研究人员分析了震源深度100公里以内的地震发生频率,发现最近两年3级以上地震的频率是2011年大地震之前10年平均水平的约两倍。
不管是关东地震的70周期还是400年周期,也不管是南海海沟地震的100至200年周期,或者是西日本大地震的2000年周期,
按照长尾年恭的说法,大地震再袭日本的概率是100%。只不过,发生时间可能是今后30年内的某一天,或许就是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