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合早报:新安保法案通过后日本的舆论诱导
新加坡《联合早报》8日文章称,在反对党、市民团体、司法界和广大民众的一片反对声中,以执政党自民党和公明党居优势的日本参议院,已于日前强行通过《安全保障关联法案》。日本主流媒体宣称,这是“战后日本安保政策历史性的转折点”。其实,这些日本主流媒体扮演的则是“小骂大帮忙”的角色。安倍政权将会因此法而自我约束,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解读。
文章摘编如下:
所谓《安全保障关联法案》,实际上是包含了迄今为止实施的有关日本用兵10大法令的修订法案。其核心内容是“容许(当局)有限度地行使历代内阁否定的集体自卫权”(《读卖新闻》9月20日社论)。换句话说,尽管历代日本政府(包括高举“战后政治总决算”旗号的中曾根康弘)处心积虑要冲撞“不许拥有军力”的战后宪法第9条,但都不敢大胆立法行使“集体自卫权”,因为谁也明白这是“和平宪法”最后一块遮羞布。
但这个谁都心知肚明的“违宪”行为,却在这回的国会票决中被“合法化”。也正因为如此,在这次声势浩大的反对队伍中,既有一以贯之、真心诚意反战和自发性参加游行的民众,也有一部分一向支持当局冲撞“和平宪法”诸多底线,主张修宪的保守派(包括一部分亲官方的司法界)人士。
后者与前者最大的不同点是,前者全心全意维护战后宪法,力图阻止日本重走武装路线;后者虽然支持修改宪法,也同意在正式完成修宪法律程序之前对现有宪法的“扩大解释”,但这“解释”是有其局限性的。如果立法当局可使用其“大多数票决”的“暴力”,轻易否定宪法的根基,则将可能带来日本“立宪主义"的危机,后果也许不堪设想。
扮演“小骂大帮忙”角色
了解了上述背景,我们再回头看日本官方在法案通过后发表的诸多谈话和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与报道,不难发现其舆论诱导的重点之一是:“官方对此法案的真意说明尚嫌不足,今后有待继续解释和耐心地传达法案的重大意义。”
所谓“说明不够”,对官方来说,是摆出“自我检讨”的姿态,对某些主流媒体来说则是扮演“小骂大帮忙”的角色,借以让上街游行者“消消气”;所谓“耐心解释”,是指当局与大众传媒将会开展长期的舆论宣传活动。
为此,对内,除了继续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等旨在激发狭隘爱国主义精神的古老手法之外,就是向国民强调“军事”与“外交”互动,两者不可缺一的重要性。
如此这般将日本安保政策与“威胁论”紧密挂钩,制造危机感的宣传套路,当然不仅是面向日本国内(特别是对于充满“不安”与“焦虑”,担心卷入战火的民众),也面向国外(特别是深恐“皇军”卷土重来的亚洲人民)。
夸大“反战声势浩大”的背后
不仅如此,就连原本与安倍新安保法案站在对立面的“声势浩大”的反对声音,也有被官方、或替官方排忧解难者利用为“日本不会(离开和平宪法初衷)走得太远”的宣传材料。
面对着战后以来日本安保走向的“转折点”,不少担心日本重走老路的日本民众存有疑虑和不安,并发出强大的反対声音,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安倍政权要全面说服民众接受其“日美军事一体化”主张,在日本国内还会遇到一定的阻力,也并非虚构。
对于日本和平人士上述的呼声和努力给予热烈的掌声和评价是对的,但过于强调反战、厌战、恐战的日本民众对当局修宪派兵、行使集体自卫权还有强大制衡力量,或者说“四面楚歌”的安倍政权将会因此而自我约束,则显然是一厢情愿的解读。
依靠同样主张修宪派兵的民主党人来牵制安倍,无异于缘木求鱼。这和期待与自民党合作无间、标榜“加宪”(即增加宪法新条文,变相修宪)的执政党联盟小伙伴公明党牵制安倍的想法,同样是天方夜谭。
至于当年一手执指挥棒,一手高举“反对一国和平主义”和倡议“国际贡献论”旗号,利用海湾危机为日本派兵海外鸣锣开道的时任自民党秘书长小泽一郎,这回以生活党首领身份反对新安保法,如果就此以为他已“转向”或据此得出“日本反对安保势力日益壮大”的结论,显然是不了解日本某些政客台上台下两套台词、两张脸孔的戏法,忘记了其基本不变的“安保观”。他们之不能被寄予期待,是不言而喻的。
明乎此,我们既要看到日本修宪前夕安倍大胆挑战和平宪法底线的蛮勇带来的冲击和反弹,但却不能就此误信或陶醉于“日本国内对安倍内阁仍有强大制衡力量”的假象。新法案通过后的日本将否成为脱缰之马,无疑是各方今后不能不密切关注的视线所在。
从这角度看,所谓“和平宪法精神深入民心”论、“战后日本法制健全”论……,虽有其真实的一部分,也有反被利用为发放和平烟幕之虞。论者不可不慎。(卓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