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日本马拉松接力赛。
一月二日。新年刚刚过去,日本现在这还是公共假期,但你在大清早七点的东京街头完全感受不到节假日的气氛:人群挤满了街头,低低地互语,充满张力的气氛笼罩在城市上空,大家都想要路边的一个便于观赛的好位置。
我们所说的比赛的起点处更是热闹非凡。来自不同的大学的乐队倾力演奏,啦啦队更是不遗余力地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加油鼓劲。在人们头顶上空,甚至有直播用的直升机不时出没在东京标志性的摩天大楼之间。
赛事盛况。
这,便是日本大学长跑界的大盛事箱根驿传接力赛(東京箱根間往復大学駅伝競走);它是世界上最难的群体接力赛之一,整个赛程持续两天,参赛队伍从东京市中心千代田区的读卖新闻大楼出发,一直跑到市郊富士山的箱根再作折返,全程217.1公里。一共有20支大学代表队参加,每队10人——而在这两天的时间内,全日本便瞩目于这两百员跑将。就算是平时不关心田径也不跑步的普通百姓,也会把电视打开锁定在直播频道上。
箱根驿传是日本每年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田径比赛,赛段沿途每一处都有驻足翘首等待的观众,而它在电视直播的收视率,可以直逼美国的超级碗,往往超过足总杯在英国的关注度。
助威团。
长跑在日本人的心目中是一项历史古老而又充满了高贵品质的运动。二战战败后的重建岁月里,有许多公司为了鼓舞员工士气,设立了企业内的体育部,通过体育比赛,向心力得以凝聚。日本的许多著名马拉松比赛,如琵琶湖马拉松、福冈马拉松,都是早在40年代末就开始举办了——欧美国家则还要等上20年,方才迎来自己的长跑热(纽约和伦敦马拉松的首届赛事分别举办于1970和1981年)。
而驿传接力在日本的历史甚至比马拉松更为久远。它最早由当时的读卖新闻社会部长土岐善麻吕提案,是为了庆贺东京建都50周年而举办——那是在1917年,将近一百年之前!当时的赛段从京都出发,结束于东京,共计23个接力分段和508公里。赛制本身也颇具古风,仿效的是十七到十九世纪江户时期京都和江户(现东京)之间传递政令的接力驿站的规格。二战后,驿传接力赛作为大公司们准备马拉松的一个热身手段,又重新焕发出生机。
驿传接力就同马拉松一样,大都有著名的新闻财团作为经济支柱,所以它们完全不用为新闻报道犯愁,全世界最喜欢阅读报纸的日本人在比赛日能读到整版整版的大专题报道,人们很容易就会对运动员和比赛本身产生亲近感,进而深入了解,而这也反过来促进了长跑运动在日本的普及开展。在六十年代,日本已经成为了马拉松第一大国。举个例子:1966年,全世界最好的17个年度马拉松成绩中就有15个是日本选手创造的。
时至今日,驿传接力作为职业赛事,在日本岛内的热度已经胜过了马拉松。其中最受人关注的又莫过于新年伊始的箱根赛。
起跑的瞬间。
在起点附近的一条小巷子里,我看见第一棒的选手们身着外套,在冰冷的空气中来回慢跑热着身,此情此景令人联想起拳击手战斗前的准备。外人眼中,他们还只是些大学里读书的孩子,却突然被抛进了吸引全国目光的漩涡:他们的眼神四处游历,充满了紧张。是啊,对许多选手来说,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最富张力的焦点时刻。除非今后有幸入选了奥运代表队,不然这比赛就是他们运动生涯能够参与的最重大的赛事了。
在凝重庄严的气氛之中,比赛的出发却略显平淡。司仪们将选手叫到起点检录好,排成两列,鸣枪,起跑。就这样,他们绝尘而去,不一会就消失在视野之外。
所以,最好的观赛手段还是看电视。观众可以看到跑者们在大部队里以低于六十分钟一个半马的速度飞奔跑完第一棒全部的21.3公里(也基本上就是一个半马)。等等,是不是有点难以置信?日本的半程马拉松国家纪录不是佐藤敦之在2007年创造的1小时零25秒吗?可事实就是这样:全部23位选手都在比这个节奏快得多的方阵里齐头并进,完全没有保留的意思。
观众等待选手跑过来。
当然,到了后程,大家还是开始掉速了,大部队也分崩离析,但到第一棒交接之时,前三位的成绩都是相当了得,换算成半马均在61分钟之内(世界纪录是厄立特里亚名将塔德瑟的58分23秒)。历史上只有四位日本选手打开过61分的半马,然而在箱根赛中,竟有三位学生运动员跑出了此等佳绩——不可思议的是,这竟然还不是赛段纪录!(赛段纪录是东海大学大三学生佐藤悠基的1小时01分06秒。)
战斗开始了,第二段中出发落后的选手要盯着前面的领跑者,为缩小队友追赶的距离玩命地去加速,而这就是驿传的精髓之所在。为了队友,为了集体,作为个人的运动员常常会被激发出百分之一百以上的状态。
箱根赛全部十个赛段长度都在半马上下,这就给成绩单上的比较提供了方便的基础。两天时间内,有30位学生运动员跑出了相当于63分钟半马的成绩,这还没算其中下坡幅度很大的第六赛段。
去年一整年内,英国只有三位运动员半马跑到63分钟之内。(编者注:本文原作者是英国国籍。)
将数据总结一下,两国的路跑在统计学上的水平差异就很明显了。考虑到马拉松和半马的流行程度在英国和日本几无不同,英日顶尖跑者的表现差距大得让人挠破头皮:今年(编者注:截至4月)仅有6名英国男子选手在半马中打开66分钟大关,而在日本,仅仅是大学生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一项赛事,便有265员学生运动员达到这个标准!
正是此类数据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让我来到日本一探究竟。他们为什么这么强?在他们的成功背后有什么秘密?
待了六个月后,我得到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在日本,路跑是一项非常严肃和职业化的运动。顶尖的选手是货真价实的体育明星,他们为大公司所争相招募,收入丰厚,可以获得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根据我的统计,在日本活跃的靠长跑生活的运动员有1500名,而在英国,大概只有20人。
2014年的冠军属于东京大学队。
日本的竞赛体系实在是太完备了,跑者获得的经济和训练支持也应有尽有,我的疑问不禁拐了一个弯:他们这么强很容易解释,可是他们为什么没能更强一截?
普通人观看六大马拉松,一般不会记得冠军的名字,但是他们大概都能猜到,冠军不是来自肯尼亚就是来自埃塞俄比亚。如果哪天某个日本运动员在伦敦或者纽约夺冠,会有一大票人惊倒的。实际上今年参加伦敦马拉松的男性日本职业运动员是一个也没有——日本男子选手压根就很少在国外跑出好成绩。
日本女将们最近的战绩倒要好不少。赤野羽纪子在2013年伦敦马拉松夺得第三,同年的莫斯科世锦赛上福士加代子和木崎良子分获三四名。
但不管如何,2014年前一百位的马拉松好成绩中,有95位都是由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选手创造的。在这么一项参与度极高的运动形成程度至此的垄断实在令人叹服。所以日本的企业代表队们、甚至是他们的高校、高中校队都早已在东非搜罗人才,来增强自己在驿传接力中的实力。可是,住在日本的一个肯尼亚选手对我说了这么一段颇有深意的话:“日本人爱田径爱得让人觉着不可思议。比世界其他任何国家都爱,比我们肯尼亚也爱得深。可是,他们的训练不行。如果他们跟我们肯尼亚人一样训练,世界纪录全都会是日本的。”
是啊,如果一个痴迷长跑的国度在大学生中都能找出265个水平相当于欧洲顶尖的跑者,那它为什么找不出一个达到肯尼亚水平的冠军呢?在世界大赛中,日本选手最终还是会输给东非人。这是为什么?
我问那位肯尼亚选手,他所说的“训练不行”具体何所指。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练太狠了,长距离拉练过多。”但这可是日本人认定的训练哲学:要赢比赛就要练练练。如果成绩不佳,加练;觉得太累?那就更加努力地去练。
可训练是一门科学,有时候应该动点脑子,以退为进。再举一次肯尼亚为例,他们的运动员特别擅长的就是休息。觉得身体不对劲的时候,肯尼亚跑者会毫不犹豫地砍掉一整天的训练课,或者在那天打打酱油就收工。听起来简单,然而知易行难,把握好休息的度是个学问。
早稻田大学收获第四名。
1998年曼谷亚运会万米冠军高尾宪司告诉我,当年他曾经带领自己的队伍连续六年在企业驿传中最重要的全日本实业团对抗驿传大赛中夺冠;第七年,他们终于输了一次,获得第二。“我以个人名义参赛,输了无所谓,没人说什么,”他笑道,“但那次输了新年驿传,我可是收到了很多愤怒的田迷发过来的邮件和传真,包括我老板也发邮件来训斥了一番。对于这帮人,只有驿传重要。”
对苦练狠练不加质疑的接受,以及对驿传的痴迷,联合起来导致了许多好苗子的早衰,这既有身体因素也有精神压力的作用。在这么一个连高中驿传赛都能有全国范围全程电视直播的国家,运动员们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而且他们必须早出成绩,方能生存。
问题还不仅仅局限在训练这个方面。日本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把精力都用在准备驿传接力上了。所有的顶尖选手不是为企业队比赛,就是在大学校队里挥洒青春,而企业队及大学校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当然是花了那么多钱准备的驿传大赛了!所以选手们的训练周期都在为驿传接力作调整。(一个非常独特的例子是田径大本营之前介绍过的川内优辉,他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田径队,因而有自己的赛季计划。这也许是他作为业余跑手的一个优势。)在各种驿传接力赛中,经常有一些赛段的个人成绩是好过日本全国路跑纪录的,但因为赛程的规划和长度计算不符合IAAF的标准,所以无法被记作正式纪录。
选手在交接棒。
自己也在大学长跑名校执教的高尾直言不讳地说:“拔苗助长的驿传赛毁了我们的运动员。”他说,高中和大学的教练很少考虑运动员的长期发展,对胜利的渴望过于执着,运动员被逼得太过厉害,小小年纪就消耗了自己。
历史悠久地位崇高的箱根驿传尤为让他大皱眉头。箱根的每一棒距离都在20公里上下,所以以此为目标的学生运动员在训练中必须加入固定的30公里的长距离有氧课。高尾认为这对大学小伙子来说,“太长太艰难了”。
驿传是把双刃剑。它推动了长跑运动在日本国内的流行,养活了只可能存在于日本的一批职业长跑选手,刺激着整个选拔系统源源不断地造血推出高水平人才。但是它也带来了过度的刺激,导致了年轻运动员的过度训练,让他们常常达不到运动生涯可能达到的巅峰。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五年后的东京奥运会上,日本人最看重的一块金牌可能就是马拉松了——倘若日本想在那个时候在自己的国土上与东非跑者一竞高下,如何来磨平这把双刃剑向着自己的那一面?值得日本人深思。(转自田径大本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