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日本《东京新闻》4月7日报道,近日,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有关部门利用地球深处勘探船“地球”对日本国内面积最广的海底热水矿床资源展开了探索。据悉,其位于冲绳本岛海域深达1000米的海底深处,此次调研将为日本保护自然地下资源带来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日本素来被人们称为“火山地震之邦”,其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导致其周边海域的火山活动异常活跃。同时,富含岩石金属的热水也从地下喷涌而出。因此,受到了海水的冷却后,经过多年的沉淀便形成了海底热水矿床。据悉,海底热水矿床的具体形成过程目前尚未明确。
据报道,20世纪70年代,日本相关部门便利用潜水艇对海底深处活跃的热水活动进行了首次勘测。近年来,日渐形成的海底矿床资源再次引起了日本研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据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发现,在冲绳本岛海域的“伊平屋北海丘”附近发现了大规模的“黑矿”。由于其中含有铜、铅、锌、金和银等丰富的矿物质,很有可能成为开发前景广阔的矿床资源。另外,据该机构的矿床学研究员野崎达生表示,其与位于秋田县东北部的黑矿山含有很多相似物质,因此,其中富含大面积黑矿矿床的可能性极高。
据悉,该机构于2010年在距那霸市西北部190公里处的海丘处,利用“地球”探测器对其深1000米处开展了海底勘探。勘探结果表明,约为310度的热水喷涌而出,丰富的金属物质便呈7米高的烟囱状沉淀于海底深处(如右下图所示)。据有关部门分析称,该金属物质每吨相当于1.35g金、数百克银和45kg铜。对此,日本秋田大学矿床学教授今井亮表示,“虽然其价值很难用金钱来衡量,但其中所含铜和稀有金属的成分越高价值便越高,这一点毋庸置疑。另外,这一发现将对日本的排他性经济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指出,其主要包括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简称:EEZ)的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另外,2016年2月至3月期间,矿床学研究员野崎达生等专家还在另外一热水喷涌处也安装了观测装置,他表示,“为了能够有效利用矿床资源,将尽早开发矿床回收及储存技术。”同时,并希望通过对热水的温度、流量及持续时间等进行调查研究,揭开其形成过程的“神秘面纱”。
据报道,今年2月至3月的调查还发现,热水喷涌处附近的地质具有坚硬特质。对此,地球化学专家、九州大学副教授石桥纯一郎表示,这与之前利用地震波开展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因此,可以说明热水很有可能在“帽岩”这一地层下方横向流动。
据悉,由于勘探整个冲绳本岛海域(10万平方公里)并非易如反掌之事,同时,日本社会各方面对这一资源予以高度关注,因此高效调研迫在眉睫。对此,石桥纯一郎表示,“帽岩这一地质的存在说明其将成为大面积矿床资源形成的关键。”由此可见,帽岩将成为今后勘测调研的目标之一。(实习编译:丛宏艺 审稿:马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