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4月14日电 近日,日本早稻田大学服部正平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国际科学杂志》发表文章称,日本人的肠道内有相当多的可以把米和面包等碳水化合物完全转化为营养素的肠内细菌,而且它们与欧美、中国等外国人的肠内细菌有很大区别。研究文章同时指出,肠内细菌与疾病、健康存在关联,这也与日本成为“世界最长平均寿命的国家”存在某种关联。
在人体肠道中,存在大约1000种多达数百兆个的细菌,这些细菌对健康的影响很大。研究团队以19岁至60岁的106名健康日本男性女性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肠内细菌基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从755名欧美、中国等11个国家的研究对象中获取的数据进行了比对。
结果表明,在日本人的肠道内,多是一些分解碳水化合物并利用生成的氢将其完全转化为营养素的肠内细菌,而在外国人的肠道内,多为利用氢分解出无用甲烷的肠内细菌。相对于约90%的日本人,只有约15%的外国人的肠内细菌携带消化海藻的基因。
研究还发现,日本人的肠内细菌携带的用于修复DNA的基因很少,这是因为肠内环境使得DNA不易遭到破坏,于是携带修复基因的细菌未曾增多。在日本人的肠内环境中,几乎不会出现引发人体细胞“癌变”的DNA损伤。
肠内细菌的差异虽然主要源于饮食、人种等的不同,但若按照全部细菌的种类构成进行分组的话就会发现,日本人与法国人、瑞典人等极为相似,而美国人和中国人则归为其他分组。对此,服部教授指出,仅根据饮食、人种和地理等因素很难做出充分解释,这将作为今后的研究课题继续推进。(编译/狄朋霞·校对/刘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