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也促使日本自卫队的军事能力提高 桥本隆则/文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原因,日本战后一直没有正规的军队,而只是依照战后和平宪法的规定,设立专属防卫的自卫队。日本政治高层一直想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而正常国家的含义就是拥有军队,但日本民众战后一直对战争很反感,所以对自卫队的军事化也是非常抵制。
真正改变这个状况就是“地震”。1995年,在日本商业繁华人口众多的大阪
地区与兵库县发生了危害极其强烈的“直下型”地震,高速公路全部倒塌,房屋损毁,火灾遍地,神户
市与外界的联系中断,灾区紧急需要大量的救援力量。而当时的政府是保守的自民党与革新的社会党组成的联合政府,首相就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村山富士先生。因为社会党作为在野党时的一贯立场就是不承认集体自卫权,虽然成为执政党以后,改变原来立场,改成承认自卫队的地位,但是对派遣自卫队救灾还是很踌躇。当时的情况是灾情不等人,最后日本政府经过反复考虑,终于下令派遣5000名自卫队前往灾区救灾,在这场空前的救灾行动中,日本陆上自卫队一战成名,为自卫队赢得民众的信任与赞誉,从此以后,历届政府在救灾行动中,第一个就会想到自卫队。
灾情的紧急应对也是一种国家紧急动员能力。从阪神大地震开始,自卫队的紧急应对能力逐步提高,直到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这场强烈地震与海啸一起发生的灾难,摧毁了日本东北部三个县大部分基本设施,几百万人流离失所。当时日本政府决定派遣10万名自卫队队员前往灾区救灾。10万人是什么概念?乌克兰东部内战时,乌克兰方面出动军队人数才区区5万人,但这样的人数也能造成非常惨烈的战斗。如果是10万人的话,就可以进行一场中等规模的战役。要派遣10万人行动,对行动准备,后勤保障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日本方面只用一周时间就全部动员到位,整个指挥,联络系统让外界刮目相看。
两次大地震让日本自卫队从国家的边缘状态,快步走到社会关注的中心,成为国家的一股中坚力量,其专业化的素质以及迅速的行动改善了民众对自卫队的看法,并且测试了自卫队大规模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但是,自卫队的迅速远距离投入能力也受到军事评论家的质疑。在钓鱼岛国有化以后,日本政府特别关注离岛的自卫队战斗能力的投入能力,并且为了改善日本快速应对,快速投入能力,日本特地向美国订购了“鱼鹰”战机,这种兼有运输机与直升机功能的飞机,一在日本出现,就遭到日本民众的强烈抵制,因为这种类型的飞机事故率高,风险大。就在政府与民众僵持之际,又有一个机会让“鱼鹰”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4月14日,熊本
发生了特大型地震,虽然人员伤亡不大,但因为道路阻断,食品,饮用水等都运不进灾区。民众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日本政府正好顺水推舟,利用这次大地震带来的机会为日本自卫队的“鱼鹰”正了名,让这种飞机在民众中获得支持。
实际上,在地震之后,日本自卫队驻鹿尔儿岛鹿屋基地已经出动了直升飞机部队,马不停蹄的进行物质运送。但是在19日,日本政府突然发布命令,要求自卫队派遣“鱼鹰”飞机参加运输。停止原本自卫队派遣CH-47大力神直升机进行救灾物资的运输行动。这样当日本最高层的派遣“鱼鹰”命令下达以后,原来一直使用的CH-47直升机救灾报道被有意隐去,一切行动,宣传都要围绕“鱼鹰”展开。
按照“鱼鹰”的运输能力,一个架次大约运送中等纸箱200个左右。而且如果用大力神直升机运输量要大于“鱼鹰”,而且可以直接把物资运送到最近的灾区。并且“鱼鹰”降落的场地有很高的要求,结果不得不选择当地较大的场地降落,然后再次使用汽车分装运输到各个避难点。手续增加,颇费时间,很显然一切救灾活动就是突出宣传“鱼鹰”飞机。
日本防卫省高层这样解释,因为自卫队的直升机运输能力不足,才会使用“鱼鹰”飞机。而实际上,日本自卫队拥有运输直升飞机80架,而且其他的救援,警戒用直升飞机加起来大约500多架,实际投入的只有40多架,远远没有达到运输的极限。为何这么着急投入“鱼鹰”飞机,因为日本政府已经答应驻日美军,在2016年,会设法使“鱼鹰”飞机常驻九州的佐贺飞机场,以便应对来自西南方的威胁。
日本政府不断利用地震这个天灾来使日本自卫队“正常化”。本次熊本
大地震更使日本自卫队的中远程投送能力,以及美军飞机的九州驻扎等悬而未决的问题获得解决。不能不说,日本各种政治力量的国家战略,国家目标的实施上是高度一致,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日本的动员能力,中远程投送能力都需要真正“实战”来检验。结果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