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日韩学者北京讨论不确定性下的东北亚地缘安全
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中日韩安全合作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数十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安全形势评估、地区国家安全政策调整新趋势、地区安全挑战的主要因素和政策建议等进行讨论。
与会人士认为,朝核问题再度发酵,东海、南海区域海洋权益的博弈日渐显性化等问题,使得东北亚乃至亚太区域的地缘安全充满不确定性。未来,中日韩三国应致力于降温、维稳、管控好传统安全问题,同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加大、加快合作并扩大溢出效应。
东北亚地缘安全充满不确定性
日美军事同盟加强 可能在全球范围联合军事干预安全事务
关于东北亚安全局势现状,与会者认为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再度发酵,东海、南海海洋权益的博弈日渐显性化等问题,使得东北亚乃至亚太区域的地缘安全充满不确定性。
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杨晓青认为,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以来,半岛局势持续紧张,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受到严重威胁。一是发生冲突的危险增大,二是潜在的核扩散与核安全隐患加重。他指出,维护半岛和平,保持地区安全稳定,符合东北亚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眼下当务之急是缓解当前半岛紧张局势,避免生战、生乱,同时有关各方应共同努力,尽快恢复六方会谈,把半岛核问题重新拉回对话谈判轨道,为实现和平、全面解决朝鲜核问题创造条件。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江永教授指出,面对朝鲜继续进行核试验与美韩联合军演不断加强的恶性循环,东北亚安全充满困惑、迷茫与挑战。他认为,当前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防止朝鲜半岛“痉挛性紧张”引起战争冲突;其次是美韩停止针对朝鲜的例行联合军演和联合国决议以外的对朝制裁,朝鲜中止核试验和导弹试验;第三,根据可持续安全观重开“六方会谈”,各国可商讨在“六方会谈”期间暂停2270号联合国决议规定的某些制裁,终止任何联合国决议以外的单边对朝制裁。
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江新凤重点分析了日美强化军事同盟对东北亚地区的影响。他指出,2015年4月27日,日美两国发布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新指针”在日美合作机制、时机、范围、内容、领域等方面都有新的变化。日美军事同盟进一步加强,日美将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军事干预安全事务。“新指针”出台表明,安倍拉美介入钓鱼岛冲突的目的已经达到,一旦发生中日钓鱼岛军事冲突,日美将联手应对中国。日本还可能以行使集体自卫权为名,军事介入南海、台海事务。这意味着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将变得更加艰巨和复杂,甚至可能出现美日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海洋、太空和网络空间等领域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
也有学者指出了东北亚安全环境改善存在的转机因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卿认为,一是三方在能共同受益的经济议题上合作意愿加强,这将对安全领域的合作产生溢出效应。二是民间因素日趋活跃,促进三方相互关系的基础力量正在变得厚实。三是当前有关方处于政策调整的酝酿期,安全合作存在转机因子。
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扩大溢出效应
中日韩作为东北亚“关键三角”应构建多边安全协调机制
与会人士认为,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与现实矛盾等因素制约,中日韩三边、双边安全合作一直较低,共同的安全合作机制几近于零,与近年不断增加的经贸及人文交流形成巨大反差。未来,中日韩三国应致力于降温、维稳、管控好传统安全问题,同时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加大、加快合作。
刘卿指出,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关键三角”,信任支离破碎,稳定框架就难以成形。为实现东北亚共同安全,走出“亚洲悖论”,需抛弃“零和”博弈思维,警惕冷战思维陷阱,拓宽安全选择的多样性。他认为,应多渠道培养东北亚合作习惯,形成合作文化。可聚焦于能明显增进各方共同利益的具体议题,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加快推进网络犯罪、金融诈骗、能源安全、核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扩大东北亚共同利益基础,使其在传统安全领域产生溢出效应。在合作中向朝鲜敞开大门,循序渐进将其纳入地区非敏感合作中。
韩国世宗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金圣哲表示,应将中日韩为代表的东亚看做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确保中日韩三国的安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中日韩作为地区单位,应成为塑造地区整体性的核心机制。中日韩三国在解决历史争端方面需要解决树立正确历史观、面向未来的国民关系等复杂问题。中日韩三国之间在历史认识和领土问题上存在强烈分歧,因此应当在外交政策网络保持个别国家利益和共同体区域利益之间的均衡。只有扩大中日韩合作,构建包含美国在内的政策网络才有可能构筑东亚多边合作。构筑包括双边、多边以及小多边外交在内的中日韩+美国的复合外交政策网络将对于东亚的和平发展有重大意义。
日本防卫研究所研究员片原荣一认为,为了给亚太地区带来安定,制定包容的战略和构建多边安全协调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就制定包容的战略而言,重要一点是要确保意图和过程的透明性,应避免让美中两国或中国与地区主要国家陷入安全困境。为此,以非传统安全领域为中心将中国纳入更开放的多边协调机制中来,而非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这应该是个重大课题。从这种角度出发,可以期待运用多边组织带来效果,如东亚首脑会议、东盟地区论坛、东盟国防部长扩大会议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此外,进一步扩大和强化多双边信任建立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记者 杨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