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日本东北地区使用的日本铁路通票
●中国游客为何“不买账”?
日本早在2011年就曾向赴日本冲绳县的中国游客发放“多次往返签证”,成效显著。在政策推出后的半年多的时间里,访问冲绳的中国游客增加了40倍。自2012年起,日本使馆也已开始向前往岩手、宫城和福岛的中国游客发放多次往返签证,然而,这却并未换来中国、特别是大陆游客的涌入。2015年,到访东北的大陆游客人数仅列第四位,和韩国、美国的游客人数相当。那么,对于日本针对东北地区打出的“签证优惠牌”,中国游客又为何不买账呢?
游客到境外旅游通常首选是相对知名度较高的地方。对中国游客来说,相对于首都东京、古都京都、甚至是冯小刚电影《非常勿扰》的拍摄地北海道来说,东北地区6县的的名声还远没有那么响亮。此外,或许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东日本大地震,特别是福岛核泄漏事故带来的负面印象仍未从中国游客的脑海中清除。
除此之外,东北当地接待外国游客的能力和相关配套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仍不能满足中国游客的需求。
或许是因为五一黄金周刚过,在记者前往的山形县、宫城县等地,并没有听到熟悉的乡音,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在东京的药妆店、电器店和百货商店里,依然不乏中国游客的身影。
“我本人很喜欢日本的化妆品和小家电,所以来日本除了观景之外,购物也是一个主要目的。”正低头在药妆店里挑选BB霜的陈女士这样说到。
合适的汇率和对Made in Japan品质的信赖让购物成为中国人赴日游的必选项目。但东北的大部分景点似乎就缺少一个能够让中国游客过足“买买买”手瘾的地方。本次考察团岩手组成员,来自清华大学的王鹤同学感叹“前四天在景点各种想买却无法下手,到了仙台看到商业街的那一刻,感到自己的购物欲瞬间爆棚了”。在岩手县和秋田县的部分景点,或许是由于开发程度不够,记者并没有找到可以购买纪念品的商店,而入驻的酒店也并未设有小卖部,便利店又不在步行可以到达的范围之内。因此,记者也亲身体验到了“有钱花不出去”的痛苦。
在东北地区,中国游客不习惯的地方并不仅限于此。在日式旅馆享受露天温泉放松身心本是东北地区旅游的卖点之一。不过,记者在鸣子温泉和东山温泉下榻的旅馆均不提供WIFI服务,在机场租借的随身WIFI在旅馆内信号也很不稳定。根据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东北分店的调查,在东北地区的酒店和日式旅馆里,仅有24.7%制作了多语种主页,并提供有WIFI服务,而主页只有日语且没有WIFI的酒店却占到41%。如果说酒店信息中国游客尚能够通过国内旅游网站获取,那么对于习惯随时发朋友圈分享信息的中国游客来说,缺少WIFI或许足够成为他们对东北地区望而却步的理由。
虽然在上文提到的日本铁路通票解决了99%的交通问题,但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依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多数景点距离火车站和住宿处有一段距离,而且许多巴士站并没有除日文之外的说明。在一些巴士线路不够发达的小城市里,打车或是包车就成为最后的选择。日本出租车之贵不少中国人已早有耳闻,而包车的价格也并不便宜,租用一辆小面包车3-4个小时,需要花费2万5千至3万日元。无论是出于舒适度的考量或是经济的考量,这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都为外国游客在东北的出游带来了不便。
此外,在跟随大学生考察的过程中,记者感到东北当地仍急需大量会中文或英文的旅游从业者。当地的出租车或包车司机基本不会英语,沟通交流相对困难,而景点虽有中文版介绍,但却没有懂中文的导游,对于想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风俗而又不会日语的游客会产生一定的不便。
让中国游客数量处于“洼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可以归咎于中国大陆目前直飞日本东北各地的航线数量依然较少。虽然北京、上海、长春等地已有前往仙台、福岛、青森等地的直航航班。但这些航班并不是每天出发,中国游客多数还需要从东京或大阪等地入关,随后再转乘日本国内航班或地面轨道交通转向东北各县。直飞航班的奇缺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游客的脚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