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的日本内阁会议将通过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的最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刺激计划。这份总规模达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13万亿日元为财政刺激措施。这一数字几近日本经济总量的6%,且远高于此前的市场传闻。
事实上,安倍7月27日在福冈发表演说时就宣布了这一计划。作为28万亿日元刺激政策的辅助手段,在随后7月29日结束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日央行宣布将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购买金额从此前的每年3.3万亿日元增加到6万亿日元。
不过,市场对此并不买账:宽松规模小,失望气氛浓厚,日元再度上涨。安倍还有后招吗?
货币政策维稳
这次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会议调整了ETF的购买规模,并将美元资金供应量由120亿美元扩大至240亿美元,以帮助日本企业在海外经营。不过,此前市场预期的再度调低负利率至-0.15%以扩大刺激效果的猜测却未能实现,日本央行宣布维持每年购买80万亿日元资产和0.1%的负利率政策不变。
东京三菱日联银行全球市场研究主管内田稔(MinoriUchida)分析称,此次公布的措施是投资者预期中最温和的,这不禁让人猜想扩大政策工具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日本央行和日本政府的措施都缺乏活力,无法令股市走强、日元走软。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刘云也持同样观点。他进一步分析认为,承担了“安倍经济学”重担的日本央行现在是承受压力最大的一方。近段时间日元升值、股市下跌,经济刺激的泡沫破灭,同时美国也在施压日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这种背景下,日央行能做的十分有限。
日本央行的两大货币政策手段是负利率政策和80万亿日元的量化宽松规模。此前,日央行首次调低负利率就形成了负面效果,日本目前的量宽规模主要通过购买国债实现。数据显示,日本央行已持有超过1/3的未偿还日本国债,截至5月份,其资产负债表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扩大到85%。
“目前,日央行只能通过预期管理,也就是通过向社会传递‘未来有采取更大的刺激政策的可能’这样一种信息,使市场维持既有动作不产生过大波动。”刘云说。
不过,日本央行这次维稳动作符合安倍计划。刘云指出,“从安倍执政的角度看,其正常执政是到2018年,不排除争取至2020年长期执政的可能性。为了后续有招,安倍需要保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交替性,不能将效果一次性用完。”
刘云认为,不在短期内将“炮弹”用尽,保持目前货币政策的稳健状态,从而减少执政后期货币政策的压力是安倍目前的首要目的。可以预料到,后期财政政策效果用完时再回头进行“直升机撒钱”的可能性很大。事实上,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也表示未来有直升机撒钱的可能。
财政政策作用有限
现在,安倍政府不仅将这种“口头画饼”式的预期管理运用在货币政策上,还运用在了财政刺激政策上。
刘云指出,随着货币政策的失效,安倍年初就把“安倍经济学”的重点安排转向财政刺激,包括6月份通过的2016年度财政预算,也包括近期出炉的财政补充预算。现在,安倍所做的就是“炒热”财政补充预算,用预期管理的方式产生财政刺激的新泡沫。
按照此前的计划,这笔财政预算的规模最早为10万亿日元,此后扩充至20万亿日元,而在8月2日结束的内阁会议上,这一数字扩充至28万亿日元。
刘云指出,28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规模中,真正用于财政方面的投融资约为13万亿日元,包括日本政府自有的财政资金,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的财政投融资,以及通过民间企业负担的资本和政府系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等。
不过,刘云认为,财政刺激未来也面临着“虚多实少”的境地。首先,这28万亿日元的“水分”很大,其间,真实的财政刺激只有13万亿日元,并且按照安倍的“小算盘”,提升的总金额是通过融资与民间企业支出来推动的,日本民间企业能否如愿提供还要画个问号。其次,此前日本政府用于财政刺激的支出也不少,主要落实在企业公关社会设施以及因劳动力不足造成无法落实的诸多项目上,这次财政刺激计划依然没有逃出这个圈儿。
草案中提到,这部分财政刺激大多用于“21世纪型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提前完成磁悬浮中央新干线延伸段计划,完善新干线建设,支持进军海外基础设施市场等。
“财政刺激可能带动短期效果,或能造成股市上涨等利好影响。但这只是暂时性的扰动,长期来看,仍然无法解决日本的结构性问题,必然的结果是,财政政策走到极限并效果持续下降。”刘云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