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反省——只有中国才能拯救日本经济》一书作者、日本咨询公司INFORM的总裁和中清。新华网记者 张一 摄
其次,我看好基础设施投资为中国经济带来的发展潜力。但要把握“制造业”与“房地产投资”之间的平衡关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房地产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中国经济的直接贡献率很大。但是中国经济绝不是简单的“投资主导型经济”,因为这种判断忽略了直接投资对整个区域发展所起的拉动作用。
以中国的交通基建投资为例,从我第一次来中国的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上海从没有高架桥到发展成拥有各种立体交通、国际交通枢纽的大都市,并通过道路交通线路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5小时经济圈”等。从这方面看,没有道路等基础建设的投资,就不可能带动更大的经济增长。
但是,是不是说经济发展只要重视房地产等基础建设的投资就可以万事无忧了呢?不是的。未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房地产市场的潜力依然可期。 原因在于,判断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潜力的标准不仅仅在于人口数量与房产库存的比例,更在于人们对改善住宿条件、对追求更好生活的需求和愿望。但是,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们如果不能潜下心来去一步一步不断积累、不断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而是一门心思地投机于房地产市场、追求一夜暴富的话,那么所谓的创造企业的附加价值则将变为空谈。
再次,我看好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我预计大中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将在2029年左右超过日本。
日本经济学家在对中国市场消费潜力的判断上存在误判。原因在于没能根据中国国情,看到中国在GDP的统计上与国际上的差别。
按照劳动分配计算法来计算GDP时,GDP=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日本算法)。但是,根据中国国情,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的收入并未被计入“劳动者报酬”,而被算做“营业盈余”。因此,体现一国消费能力的“劳动者报酬”“劳动分配率”的数值显得非常低。
但中国国民的消费水平低吗?我想恰恰相反,中国国民的全球爆买恐怕在某种程度也说明了事实。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中国GDP的增长,中国国民的收入将进一步提高,城市中富裕的中间层人口也将大幅增加。我预计大约到2029年时,中国大中型城市的家庭年收入将超日本家庭收入。
中国改革发展日新月异,期待更多的日本国民,早日清醒、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中蕴藏的巨大潜力,早日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与其共同发展。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期待中日两国更多的年轻人能交流起来。“百闻不如一见”,希望两国的年轻人能相互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增强对彼此社会真实的理解。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