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是原产于美国的,1930年才随着美国商船进入日本境内。除了在中国是被吃得必须靠人工养殖的地步外,小龙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繁衍速度惊人,成为了当地的外来物种祸害的典型代表。
注:本文为网易旅游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前两天,看见这样一则新闻,说“日本小龙虾泛滥,渔民踩碎当肥料”。吃货眼里只看见了三个大字“小龙虾”!!小龙虾我只知道呀,可好吃了,比如什么麻辣小龙虾,蒜香小龙虾,椒盐小龙虾……(emmm……不自觉的吧唧吧唧嘴)
可是可是,but呢,新闻好像不是在说吃,我们来看看大概讲了啥哈。
每年的夏秋之际呢,在日本北海道的一个湖旁边,都会有人来捕获一种咱们很熟悉的生物,小龙虾。但是他们捕获小龙虾可不是为了吃,而是严密控制这种外来物种的扩张,防止它们破坏湖水生态!
其实小龙虾是原产于美国的,1930年才随着美国商船进入日本境内。除了在中国是被吃得必须靠人工养殖的地步外,小龙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繁衍速度惊人,成为了当地的外来物种祸害的典型代表。
你看,他们还专门搞了一个禁止外来物种小龙虾投放的警告标识……
他们捕完的小龙虾有一部分是送到东京等大城市里当成食材。但是这部分数量很少,贩卖小龙虾的收入也只占了渔民总收入的4%,大家对卖小龙虾没有太大的兴趣。
既然他们对小龙虾不感兴趣,那些多余的小龙虾咋整呢?那只好当场“人道毁灭”,渔民直接踩碎了,当成肥料了……而且驱逐小龙虾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0年捕获消灭了10万只左右,到了2016年数量减少为3万6千只。
不但不吃,还把它们踩碎!
浪费!可耻!(拍大腿式叹气)
除了日本小龙虾泛滥,丹麦生蚝也泛滥,澳大利亚袋鼠也泛滥了……
据说澳大利亚的袋鼠现在多到在大马路上开车都能撞上,官方数据显示,澳大利亚的袋鼠数量即将达到5000万只,是澳大利亚人口总数的两倍多。
想象了一个画面,
咱们这是:歪,我这边堵车了可能晚点到。
澳大利亚:歪,我这边堵袋鼠了,可能一时半会过不去……
想想也是很可怕。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下达捕杀令。
可是,一些澳大利亚民众和生态学家就说了呀,那么多袋鼠白白杀掉多可惜,我们可以考虑考虑多吃袋鼠肉呀。
袋鼠:???
其实,吃袋鼠肉在澳大利亚历史悠久。澳大利亚土著在过去就经常食用袋鼠肉,他们尤其喜欢美味的烤袋鼠尾巴。历史学家芭芭拉·珊蒂诗在她的书《大胆的口味》里也写道:作为澳大利亚的美食遗产,袋鼠食谱经常出现在烹饪书里,将袋鼠肉与咸猪肉一起炖的袋鼠汤,曾备受推崇。直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人移居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袋鼠肉等所谓的“丛林食物”才渐渐失宠。
非常喜欢食袋鼠肉排的林登迈尔教授说,“它很嫩,香味独特。只是我们本地人吃的还不够多,这很可惜。”
去年,澳大利亚首批袋鼠肉样品来华供媒体“试吃”,这为袋鼠肉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打前哨。一般来说,袋鼠肉和牛肉价钱相当,或者比牛肉贵一点,是一种比较高端的食物,未来很可能在中国的高档餐厅出现。
当然,美国人和德国人也有类似的苦恼,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亚洲鲤鱼在美国的河流中泛滥成灾,让美国人不堪其扰。美国密歇根州自然资源署为控制五大湖亚洲鲤鱼的数量,不惜悬赏100万美元(约合687万元人民币),来求解决方案……
这些鱼不但数量多,体型大,还活泼得很,经常蹦跶出水面。在咱们这儿,这叫“水草丰美鱼虾肥”,可是对不吃鲤鱼的美国人来说,简直是末日景象。
再说德国,百年前,很多来中国的欧洲货船载着大闸蟹的蟹苗返回了欧洲。百年后,在德国没有天敌,又容易繁殖的大闸蟹迅速泛滥起来。这些大闸蟹成为了德国唯一的蟹类,它们挖洞穴破坏水坝等设施,给德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害。
于是德国人想了很多办法来对付大闸蟹,这简直是亚洲鲤鱼在美国的翻版。他们尝试将大闸蟹做成肥料,但是数量太多成本太高。也想在湖里投毒,但是又怕杀死其他鱼类。总之一句话,德国人对大闸蟹毫无办法。
很多人说吃掉啊!不过欧洲没什么人愿意吃啊,他们觉得大闸蟹不仅长的难看,下不了口,而且很多欧洲人不愿意尝试新的食物。
日本的小龙虾,澳大利亚的袋鼠,美国的鲤鱼,德国的大闸蟹……所以,吃货们,知道自己该去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