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在记者会上承认,公司去年就发现了数据造假问题,今年10月已经拿到调查报告,但并没有及时对外公布。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社长——竹内章
竹内章辩解说,去年11月公司在内部督查中发现问题后,马上停止了不合格产品的出货,向客户作了说明,并确认了产品的安全性。但公司认为,应该在确认所有受影响客户之后再对外公布。
外界普遍质疑,数据造假是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层面有组织的行为”。对此,竹内章说,律师正在进行调查,需要等待调查结果。
三菱交调查报告 内阁大臣表示遗憾
24日,三菱综合材料还向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经济产业省提供了关于旗下子公司造假的调查报告。
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在内阁会议后对记者说,这起事件是“动摇了企业诚信经营基础”的恶性造假事件,辜负了社会各界对日本制造的高度信赖。
国土交通大臣石井启一则指出,在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丑闻之后,又发生了同样性质的造假丑闻,他感到“十分遗憾”。
三菱综合材料股价大幅“跳水”
三菱综合材料23日发布公告,承认其子公司“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从两年半前开始,就存在篡改产品数据的造假行为,问题产品涉及航空、舰船、汽车、机电产品等行业——不合格产品甚至被用在了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上,受影响企业的总数达到258家。
受丑闻影响,24日,东京证券交易所三菱综合材料的股价大幅跳水,跌幅一度达到11%。
【新闻观察】“日本制造”跌落神坛的警示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的造假丑闻集中曝光,反映了日本制造业转型期遭遇的尴尬和试图“再崛起”的无奈。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制造”跌落神坛,对各国企业来说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以造假手段维持企业虚假繁荣,最终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在三菱材料之前,日本制造业已经曝出了一连串丑闻,包括神户制钢所数据造假,波及大约500家企业;汽车制造企业——日产和斯巴鲁使用无资质质检人员,质检造假长达数十年;高田公司大规模召回安全气囊导致经营状况恶化,申请破产保护;东芝因财务造假陷入困境,为避免退市卖出几乎全部消费电子部门。
这一系列丑闻让以“工匠精神”著称的“日本制造”信誉一落千丈。而深入剖析日本制造业企业大面积造假,有三大警示值得关注:首先,企业一味强调成本控制,对质量安全放松了警惕;其次,没能很好地解决“熟练产业工人严重不足”的问题;第三,日本企业官僚化之困仍待破解。
此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丧失,也是“日本制造”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日本经济腾飞时期,曾涌现出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汽车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等一大批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企业家。与祖辈不同,当代的日本企业家多数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的目标不是创造新产品、引领新技术,而是减少公司亏损、避免公司股价受损。
消费者至上,企业一旦忘了初心,等待的只能是市场的惩罚。
日本“篡改文化”丑闻不断
日本制造业企业频频曝出数据造假丑闻,日本企业曾引以为傲的产品质量管控遭到外界质疑。
---2016年3月15日
处于经营重组期的日本东芝公司发布消息称,又发现7起财务造假问题,税前利润总计虚报了5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亿元)。
---2016年4月20日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社长相川哲郎承认,该公司有四款微型汽车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丑闻共涉及62.5万辆汽车。
---2017年6月
2015年5月高田承认安全气囊存在隐患,并同意签订认罪条款且支付2亿美元处罚金,并召回多家车企旗下约3200万辆车辆的气体发生器。2017年2月,高田在美国法庭认罪,同意支付10亿美元的处罚金。2017年6月,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17年9月
日本汽车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承认,其在成车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出厂检验手续。
---2017年10月8日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神钢)承认,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公司旗下的四家日本工厂所交付的铝、铜产品均存在篡改材料数据等作假行为。10月13日,神钢表示,其旗下9种铝、铜、钢铁产品也发现存在证书造假等问题,被波及的问题产品购买方增加至约500家,事态进一步严重。
△日本神户制钢公布产品规格造假报告 CEO鞠躬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