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日本教育,是怎么减负的?

作者:秦超  来源:解放日报   更新:2018-5-28 9:17:07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昨天开幕的“上海论坛2018”年会上,来自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长河村建夫 接受记者专访。他曾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和文部科学大臣,回答的问题从“日本的诺贝尔奖现象”,一直到“日本怎样管课外培训班?”“日本基础教育怎样减负?”


希望有更多青年走出国门交流


问:日本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取得了不少重要突破,这一点在诺奖的获奖者数量上也有显著体现。在整个国家预算配置、科学研究的激励以及评估方面,日本是怎样做的?


答:最近十年间,13个日本人拿到了诺贝尔奖。我们注意到,这些获奖项目大多数集中于化学、物理这些基础学科,而获奖者的共同点是,对基础科学有着长期的、非常扎实的研究。他们的获奖,不是因为发明了某样东西,而是从年轻时就开始的长期性研究。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也有国家整体性的规划和投入。我们的做法是做一个5年计划,对资金在科研领域使用的比例进行配置。最近一个5年,日本科技投入预算为24万亿日元。


在对科学研究项目的评估方面,在政府部门里有专门的大学评估机构,以非常详细的分工,对大学及科研成果进行严谨的评价。整个体系是非常成熟的。


不过,现在日本也有担心的地方。那就是年轻人们似乎不太愿意到海外学习了。我们认为,青年更具全球性的科学视野,是国家科技创新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希望能有更多青年走出国门。事实上,我们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具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的有不少,还有一些获奖项目是与海外科学家合作完成的。


基础教育正在往新方向推进


问:您对日本的教育管理也有深入理解。想问一下,目前中国在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超过4%,在日本这一数字是多少。近几年,不少国家的基础教育似乎都面临着“如何减轻负担”的难题。但自2008年开始,日本教育管理部门停止“宽松教育”,出台一系列强化基础教育政策。对此,能否谈谈您的想法。


答:在日本,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约在7%到8%,国内民众也希望这个数字不断提高。


说到学习的“负担问题”,我想这是东亚国家都面临的挑战。首先想说一下,此前日本推行的“宽松教育”,不是不让孩子学习,而是希望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也能掌握今后生存的技能。然而推出之后发现,结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对这一理念,更多人理解为“我不学习也能活下去”。


对教育而言,最理想的状态,从根本上说是要设计一套完整的体系,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令其在快乐中掌握足够的技能。当前的现状是,中国也好,韩国也好,学生教育升学领域都面临较大竞争;在日本,学生为了进名牌大学,也不得不去参加补习班。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父母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希望社会能达成共识,共同建立起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培养体系。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近年来日本教育管理部门在教育领域推进的新方向,是侧重于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通过强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而不是仅仅从知识点背诵中成长。


怎么管理课外培训产业?


问:刚才提到了日本的补习班。日本的课外培训产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在管理和规范方面,是怎样的思路?减轻学生负担和课外培训产业管理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


答:在日本,所有的补习班,都不被认为是教育机构,不归文部科学省(类似教育部)管,而是被作为企业,由经济产业省分管。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也因此,对于培训机构的管理,在其起步阶段,是较为“放任”的,秉持“如果拿不出好的质量,自然会被市场淘汰”这样的考虑。


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文部科学省也在努力做一件事——让小学与初中之间、初中与高中之间、高中与大学之间,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合作。换句话说,也就是学段之间加强“对口”、“对接”,即如果你想进某所大学,如果能在其相关或附属的中学有较为认真的在校学习,升入理想学校的可能性增高。这样的做法是进一步鼓励学生在校的优秀表现,可以减小绝大部分学段之间的升学压力。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此层层前推,所有的升学压力可能都会集中到小学入学这一端。这该如何解决,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


(记者彭德倩 采访整理)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女艺人晒同小白合照:简直

    TWICE夺公告牌日本榜销量冠军 

    新田真剑佑获评日本“国宝级帅

    日本16岁少女偶像上吊身亡 死前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