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娟(右下一)与日本友人合影。
在莱芜区张家洼街道崔梁坡村村东北,有一座草莓农场。它面积不大,占地5亩,外观与周边农场并无两样。然而,它建成不到4年,就有20多位日本客人前来光顾,就连日本栃木县草莓协会会长也是常客。
小小农场究竟有何魅力?带着疑问,4月4日,记者决定一探究竟。走进农场大门,水泥路两侧大棚林立,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果香,田间地头结满了一粒粒通红的草莓。记者见到农场经理张荣娟,她正用略带“莱芜腔”的日语跟日本客人交谈,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农技老师”仁平文子女士。
今年50多岁的仁平文子来自日本栃木县真冈市,是该县草莓协会会长,管理着30多个种植大棚,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据了解,栃木县已经连续46年在草莓产量和质量上位居日本第一,出产的“栃木乙女”牌草莓风靡日本全国,培育的“奶油章姬”和“红颜”等品种也被引入国内并广泛栽培。
这次来访,仁平文子除了受劳务公司的委托,她更牵挂的是张荣娟,想看看这位中国“学生”草莓种得咋样,此前,她曾来过两次。
8年前,34岁的张荣娟赴日本打工,被安排到草莓农场。远在异国他乡,张荣娟不免想念亲人,但农场主仁平文子热情好客,包括张荣娟在内的10多位中国雇员放宽了心。
“学习机械操作,草莓管理栽培,仁平文子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张荣娟说。对方很信任她们,很少到田间地头监工。“我们也暗自下决心,就当自己的地来种,给中国人长脸争气。”
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张荣娟3个月就熟练掌握了草莓育苗、栽培、管理、采摘和包装销售,她干活又快又好,经常受到仁平文子称赞。3年合同到期,她收入20多万元,在所有雇员中最高。临走,仁平文子送了她小礼物,留了联系方式,叮嘱她常来日本转转,自己也会去中国看看。
回国之后,张荣娟就跟丈夫商量:“俺在日本种草莓,现在手头有了积蓄,自己干照样能行。”两人一拍即合。
2015年8月,第一座草莓大棚拔地而起,张荣娟轻车熟路,栽下8000株草莓,用麦麸和牛粪做肥料。可如何修剪叶子,张荣娟却忘了招数。她通过电话联系仁平文子。对方得知情况又惊又喜,希望在中国推广日本技术和品种。两人平日里通过微信联系,其间无论张荣娟遇到什么问题,对方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解。
“有次草莓叶子剪得太多,仁平文子很是着急,一连几天通过微信视频查看植株生长情况,指导我如何补救。”张荣娟说。
借助日本技术,2016年11月,草莓丰收,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一号棚销售收入就超过10万元。仁平文子带着几位日本友人也闻讯赶来,当看到满园红彤彤的草莓时,她不住地赞叹。此后,每年春天,仁平文子都会来一趟。今年,她说张荣娟种的草莓跟日本的一样好吃。
“我告诉她,明年要比日本种得还要好。”张荣娟笑着说。(本报记者 时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