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副大臣牧原秀树在接受彭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日本不会考虑在没有印度的情况下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管之前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梶山弘志曾在东亚峰会期间的记者会中强调 “日本致力于达成包括印度在内的协议,并希望在RCEP中扮演一个领导角色”。但“印度拒签、日本弃权”的最新表态,还是多少有些出乎人的意料。
牧原秀树作为日本参与RCEP谈判的首席代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日本官方的一些态度。
首先,这个表态带有明显的示好意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2月15日-17日即将访问印度,如果到时安倍与莫迪的会谈能达成乐观结果,无疑成为今年日本外交建设性成就,将大幅提升其在东南亚国家中的威望。退一步讲,即便不能取得实质进展,至少日本政府是付出努力了。
其次,印度在日本的“印太构想”中地位重要,无论是出于自身利益还是迎合美国的需要,日本都要极力拉回印度。之所以反对东盟某些成员提出的15国协议,也是顾及印度在日美两国作为经济和外交战略提出的“印太战略(构想)”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现实中日本也急需以多边框架推进印度改革,以服务大量投资印度的日企。印度具有十数亿人口,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作为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对日本的商业利益不言而喻。日本政府内部出现“如果是排除了印度的RCEP,不签也罢”的声音,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有分析认为,日本此举也有拉印度平衡中国在RCEP影响力的考虑。
尽管有以上几重考量,但这位日本副部级高官的最新表态还是给人以唐突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印象。
虽然中国对RCEP态度积极,但RCEP是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的背景下,这种区域一体化的努力符合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日本对此心知肚明。在官方表态以及领导人讲话中,日本也一再重申支持东盟的核心地位,表示促成由其提议并主导的RCEP协议早日签署。
11月4日,第三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印度官方出于国内政治的因素,宣布暂时不签署协议。当时包括日本在内的RCEP其他15个成员表示已经完成了所有20个章节以及几乎所有市场准入制度的文本谈判,下一步将进行法律审查以让该协议在2020年正式签署。各国同时还表示将共同努力并希望说服印度,以各方满意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现在,各方还处在确认文本,走相应流程的一个过程中,如果印度能够尽快加入进来,当然最好,但现在看这个可能性并不算大。对其他15个成员来说,前后历经7年的谈判历程,参与各方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现在到了马上要确定文本的时候,这个进展来之不易,不应该因为印度一国的态度,就停滞不前。按照之前的计划,15国先签,然后再和印度谈,也不失为一个灵活而务实的选择。日本作为RCEP中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应该从地区整体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着想,要打大算盘,不要打小算盘。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