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日本中央银行结束了本月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会后宣布,将继续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宽松力度,继续将短期利率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资产购买方面,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年度购买规模上限继续维持在12万亿日元水平;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年购买规模维持在1800亿日元。日本继续维持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在当前的发达经济体“加息潮”中可谓独树一帜。
经济复苏势头减弱,是迫使日本央行不得不逆风而动的主要原因。日本央行表示,目前日本经济虽然仍在复苏轨道,但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复苏势头出现减弱迹象。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快速传播下,亚洲多国正在经历疫情暴发以来最大的一波感染潮,一些国家的新增病例连创新高,日本也陷入抗疫苦战。2月上旬,日本迎来新一波感染高潮,当时日增确诊病例数达到创纪录的10万例。进入3月份以来,日本疫情逐渐得到缓和,但目前日增确诊病例数仍处于高位。日本官方数据显示,3月20日,日本新增感染病例数达39659例,新增死亡病例66例。
疫情带来的经济负面影响也在持续。外需方面,疫情下受供应链瓶颈影响,日本出口和工矿业生产面临供给侧制约。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月份的贸易逆差达到6683亿日元,连续7个月出现逆差。日本财务省表示,当月贸易逆差超出预期,主要是因为能源驱动的进口成本激增,同时日本2月份的总体出口增长也略低于预期。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日本本州岛东岸近海3月16日发生强烈地震。而本州岛东海岸地区密布科技公司,堪称日本半导体产业重地,包括瑞萨电子、索尼、信越化学、SUMCO、东芝、铠侠等都在此设有生产基地。目前,瑞萨、环球晶、铠侠、村田等公司均有厂房因地震停工,正评估供应链受影响程度。地震带来的半导体减产无疑让日本出口“雪上加霜”。
内需方面,疫情抑制了消费。日本央行3月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家庭的金融资产在2021年第四季度突破了2000万亿日元,约是日本经济规模的4倍。疫情迫使家庭减少支出并增加储蓄。此外,去年第四季度,日本个人消费增长率为2.4%,低于前值2.7%。日本央行警告,当前日本的个人消费尤其是服务消费的回升已经暂停。同时,企业投资也在下降。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日本化学和钢铁产业、运输邮政、信息通信等行业设备投资出现同比下降,住宅投资停滞,公共投资有减弱趋势。
通胀压力较小,是日本央行选择暂不加息的另一个原因。相较于欧美各发达经济体,日本的通胀仍处于较低水平。日本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2月份去除生鲜食品外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经季节调整后为100.5,同比上升0.6%。虽然日本CPI连续6个月同比上升,但距离其2%的通胀目标仍有很大差距。事实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经济都面临着通缩的困境。上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开始失速。考虑到经济前景暗淡,企业对雇佣、加薪的呼吁和投资并不积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显示,按2000年实际购买力平价来计算,2020年日本的平均年薪为38500美元,低于经合组织49200美元和大多数七国集团(G7)成员的平均水平。日本央行认为,收入增长预期不足、对经济前景缺乏信心等造成消费低迷,而消费低迷导致企业很难提高价格。此外,日本老龄化人口加剧也导致消费的下降。老年群体的消费欲望普遍不强,更偏重于储蓄。
当前,日本的通胀虽然有所上升,但并非是因为经济结构性问题得到解决所致,而是能源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报告,2021年底的能源价格比2021年初上涨了59%。而这一数字由于近期俄乌地缘政治风险升级还在加速攀升。截至上周收盘,两油价格均已越过100美元大关。其中,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4.70美元;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07.93美元。日本央行发表的最新《经济与物价展望》报告认为,2022财年,能源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逐步传递至消费物价,同时手机资费下调对物价的影响将逐渐消退,预计2022财年物价涨幅将逐步扩大。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对此表示,目前来看,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日本物价上涨的趋势仍将继续,4月份以后通胀水平有可能达到2%。但这归根结底是由于成本上升导致的物价上涨。日本央行期待的是通过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促进需求增长,在企业收益增加、员工工资上涨的同时,物价呈现缓慢上升。所以,日本央行将继续实施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自1999年开启“零利率”时代,日本央行已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近23年。眼下,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纷纷收紧货币政策,进入新一轮加息轨道,而日本央行货币政策转向仍是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