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人看中国:中国的“头衔贬值”日趋严重

作者:田中信彦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更新:2006-2-15 9:41: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在中国,近来突然发现身边多了很多只有数名员工的“总裁”、或者只管记账的“财务总监”。当然,在中国想要办点儿事,依靠个人的权限与力量是很关键的,因此也造成了这种刻意显示“自己很有实力”的做法。这样下去,中国也许就会变成一个“扔块石头就能砸着总裁”的社会。

在日本,大多数的人都知道汉语中的“总经理”和日语的“社长”是一致的概念。“总经理”的“总”字相当于“总理大臣”的“总”,即“全权管理一切”的意思。“经理”就是管理者,是某个部门的负责人;那么,“总经理” 的概念就是“统管所有部门的人”,所以相当于日本的社长。

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开始学习汉语时,老师曾教过“社长”在汉语中应该说成是经理”。当时,“总经理”这一概念还没有被更多的人接纳,所以“经理”事实上就是公司的最高人物。也就是说,由于“总经理”的问世,“经理”遭到了“降级”的待遇。

但随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逐步扩大,“总经理”的光环也随之变得暗淡了。随着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当拥有多家子公司后,就需要有更高级的头衔了。于是“总裁”就应运而生。

“总裁”的“裁”字是“裁决”的意思,因此“总裁”就是“对一切事情进行最终裁决的人”,这一称呼显得非常大而得体,听起来也很顺耳而有面子。其实,这个头衔在日本也有,大部分都是用于公共机构的。而在中国则成为企业集团的首脑的最佳称呼方式。

近来受美国式经营思想的影响,中国又开始流行CEO(首席执行官)和COO(首席运营官)等称谓。往下同样也派生出了“首席财务官(CFO)”、“首席人事官(CHO)”、“首席开发官(CDO)”等头衔。

我想,引起这种“头衔贬值”的背景有几个原因。一个是单纯的“虚荣”心问题。只要是人,谁都会觉得有个高级头衔的感觉更好一些。

这样称呼实际上也有好处。在中国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虽然重要,但是,更多的还是倾向于凭借直接负责人的个人力量、魅力、权限来开展业务。因此,确实存在一种如果不强烈地显示“自己很有权力”的话,对方就不把你放在眼里的倾向。

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社会对于企业经营的观念在一天天地改变。在很短时间内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过渡到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国社会被迫进行了很大的改变。通过不断引进全球各地的新型的经营手法与经营理念,经营体制在不断发生变化,头衔也就跟着不停地变化。

(作者原系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现为自由撰稿人。)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