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专家视点:汇率问题要以日本为鉴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2006-6-5 8:47:1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国际收支失衡问题要重视
  ●人民币汇率前景存在隐忧
  ●日元升值导致经济泡沫化
  ●以邻为鉴应避免悲剧重演

  如果不短视,人民币将何去何从?中国连续飙升的贸易顺差是否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遭受围攻?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有些官员和学者似乎是过于乐观了,曾有人这样认为:如果美国停止与中国贸易,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会立即上升两个百分点;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是哪个国家也比不上的,譬如在美国售价120美元一双的名牌运动鞋,在中国的成本仅为12美元,而中国工人只拿了区区2美元的血汗工资,美国需要这样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中国在国外的外汇是3000亿美元,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是5000多亿美元,似乎还是我们高枕无忧。

  但在我看来,中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和汇率问题的确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我们也不妨看一下日本经济以及日元的悲剧性命运。

  日元汇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1971年,依靠380日元兑换1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日本以出口导向型战略,实现了每年10%以上的经济增长奇迹,并且先后超越了英、法等国,使得东亚其他经济体纷纷效仿。接下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1971年12月,西方十国财政部长通过“史密森协议”,精确地要求日元升值16.88%,并以此作为基准汇率上下浮动2.25%,从此日元告别了22年的固定汇率制走向温和升值。

  第二阶段是1972-1985年,在这一期间日元兑美元平稳地从315∶1升至200∶1的水平,12年间每年升值5.2%,日元升值似乎并未影响日本走向高度繁荣的步伐,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和资本内流,日本的外汇储备急剧飙升。但似乎谁都没有意识到,日元的持续温和升值带来的泡沫经济前兆,正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伤害着日本经济的内在活力。

  第三阶段是1985-1989年,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倡议下,西方七国以“广场协议”维护了美元的地位,而世界其他主要货币的比率在两年内贬值30%,然后又是“卢浮宫协议”,从而逼迫日元陷入不可克制的飙升阶段。有媒体报道说,这一期间如果将东京23个区的土地全部卖了,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到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

  之所以重复上述历史,就在于担心历史总是会重演。比照中日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外向型增长的共同影子;比照1967年的日本和2004的中国,两者在人均GDP、人均电力消耗、城市恩格尔系数、产业结构,甚至世博会、奥运会的举办等都惊人地相似;比照日元,人民币也在经历了1983-2005年的22年固定汇率制之后,不得已进入了温和升值阶段;比照温和升值期间的日本外贸结构,几乎和当前中国一样也在经历着从纺织品为主,到以机电产品为主甚至以汽车为主的迅速升级过程。

  以此反观中国的汇率问题和贸易冲突问题,如果中国输出美国的产品仅仅赚取些微加工费,那么凭什么说,离岸价12美元或者更高一点的运动鞋,会显著影响每双120美元的销售价格?又凭什么说,美国订单不能渐进转移到印度、印尼等同样勤劳智慧的其他地区,并给这些国家带来增长奇迹?也许日本的过去是一百步,今天的中国是五十步而已。(钟 伟)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6-06-05 第05版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