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IT >> 正文

张向宁称Google是3岁小孩

作者:未知  来源:计算机世界   更新:2006-7-25 15:20:1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来源:计算机世界】

  他创立了万网,却在获得投资时毅然离开,选择再次创业;他看到互联网的无数机会,立志以个性化服务在互联网界做一番大事。这个始终在中国互联网业打拼的人就是张向宁。

  “张向宁,现任天下互联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
中国万网前任董事长兼CEO,现任中国万网副董事长。1972年11月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6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两年之后主动退学创业;1993年,赚取了人生中第一个100万;1995年,与其弟弟张向东创立中国万网,并在中国首次掀起“互联网域名保护运动”;2000年,率领万网获得了IDG和新桥投资的两轮风险投资;2000年底离开万网开始二次创业,成立VeryE公司,在再次获得风险投资后重组为“天下互联科技集团”(Tixa Group)。”

  如果你在8年前见过张向宁,现在再有机会见到他时,会惊讶地发现,时间并没有带给他太多外貌上的变化。这也给张向宁带来烦恼,因为常常被人误解为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实际上,34岁的他已经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保持了10年的创业状态。

  “10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互联网行业。换句话说,自己从没有背叛过互联网。”张向宁说。眼下,张向宁二次创业的作品——天下互联科技集团已顺利完成两轮融资,业务产品线包括中国网络情报中心情报服务、窄告、中国商业电讯、中国总机等,人员急速扩充到300人,到今年底将超过1000人。

  由于新人进来的速度太快,张向宁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跟每个新员工都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而只能偶然碰见的时候问问他们的情况。“我一般就问他们两个问题:你原来在哪个公司?在上一个公司服务了多长时间?”张向宁说。对于服务上一家公司不超过两年的员工,他会说,这很不好,天下互联希望每个员工可以在此工作超过3年以上。同时,他还会明确地告诉每个新员工,谁能够给公司增加销售收入,他就喜欢谁。张向宁觉得,用这两个指标,就可以很简洁明了地告诉每一位新员工,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别的说再多也没用。

  理想主义者

  从最初选择IPP到“万网计划”,再从率领万网获得风投到离开万网,再次创业,张向宁一直坚持走一条自己的路。无论被说成是“少年狂”,还是不被人理解,这个理想主义者追求梦想的脚步从没有停下来过。

  1995年以后,互联网接入服务在中国风靡一时,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遍地开花。张向宁、张向东兄弟在那时刚刚触网,也看到了互联网的机会,成立了创联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大多数ISP一样开展接入服务,而是选择了更为基础的、面向企业用户为主的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服务,并将该服务模式定义为IPP(Internet Platform Provider,互联网平台服务提供商)。

  1998年11月,张向宁、张向东兄弟在友谊宾馆的一间小会议室举办记者招待会,宣布中国万网计划。“我们要在2000年底前实现1万家企业上网的目标。”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个“少年狂式”的理想和口号。但后来,持这些想法的人都发现,他们当初怀疑错了。

  2000年前后,大多数提供接入服务的ISP开始淡出江湖,直至最终销声匿迹。那时,最风光的是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网等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业界演绎兴亡悲欢之时,2000年2月,万网获得了新桥1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然而就在2000年下半年,张向宁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选择——离开万网,重新创业。

  张向宁不愿意重提旧事。因为直到现在,包括在万网内部,都有人对他的离开表示不可理解,揣测颇多。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因为我决心要做一件比万网更伟大的事业。”张向宁说,“我实际上是‘系列创业者’,这在国外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没料到在国内却不被理解。”

  为什么放弃已经获得千万美元投资的企业?“稍微有点创业融资经验的人都知道,风险投资给创业者有一个锁定期。但是,我当时就对新桥投资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你要投资万网,必须同意张氏兄弟可以走一个,否则,万网无法接受其投资。这也是当时我逼迫投资公司,同意我追求真正的梦想。”张向宁说。“现在说这些都无所谓了,因为我现在的投资人,很清楚我的理想就在现在这个公司,没有人担心我还要去创业。”

  更具体的原因是,“万网的商业模式说到底是服务导向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而我要做的公司,是技术导向。另外,从利益角度讲,万一我要做的新公司不成功,我身后还有一个成功的公司。没有必要带着万网去坐过山车,因为我要做一次更大的冒险,失败了的话,万网这点本钱根本不够赔。”

  “所以,我的团队都是重新组建的。公司在头两年半的时间都没有一分钱收入,就是靠自己的钱坚持下来的,这真的需要有点理想主义。从性格上讲,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放弃。有人说我理智,其实这只是评价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而不是我的性格。”

  看到机会却失之交臂

  张向宁以自己独特的眼光,发现了互联网的许多机会,但却没能抓住。眼睁睁看着这些极具预见性的想法变成现实,张向宁的心中充满遗憾。

  张向宁内心也有伤痛。虽然自己有很多预见性的想法,而且也逐一被证明,但自己却始终与成功擦肩而过。

  总结自己1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教训,第一,是学习得不够,照抄、照搬得不够;第二,自己虽然尝试了很多创新,但时机都不够成熟,错过了机会。

  “当年万网提出定位于互联网企业应用平台(IPP),其实就是ASP的构想。这一构想已经过去8年了,ASP模式在中国的讨论也已经有6年了,但是现在看来,ASP还需要2~4年才能真正大行其道。”张向宁说,“有的事情我看得太早了,而有的近在咫尺的事情却没有抓住。当时,我在万网就提出很多关于未来增值业务的设想,而且是万网完全有机会做的事情,比如B2B、C2C、在线支付等。万网现在占据中国域名注册和虚拟主机服务25%的市场。如果当初动手早些,这些交易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做了,但实际上是一些其他的互联网企业后来居上了。实际上,我当时都有这些想法,特别是2000年初新桥投资进来之后。不幸的是,在我离开之后,万网没有及时抓住机会。”

  2001年初,张向宁到硅谷为自己的新业去融资,结识了当时服务于inveStar投资公司的suzie Wu,吴韵秋。2005年8月重逢时,张向宁又在为天下互联做新一轮融资,而吴韵秋也已经投身于另一家投资公司——台湾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公司(Pacific Venture Capital)。她感慨说,2001年张向宁给她谈的搜索引擎和竞价排名,现在都已经成为现实。她对于张向宁对通过互联网个性化去赚钱的思路,大加推崇,特别想给张向宁投资。尽管由于商务条件的原因,太平洋投资没有成为天下互联的股东,但是经过她介绍的几家VC给天下互联投入了巨额资金。

  “Google只是3岁小孩”

  2000年张向宁再次出发,这一次他选择了互联网的个性化服务作为自己的“伟大事业”,并为前路即将面对的困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张向宁要做的“大事”到底是什么?

  “我是2000年出来二次创业的,那是互联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在中国,很多创业者宣布与互联网划清界限。有的网站宣称自己是传统企业,不是在线企业;有的互联网精英则发誓再不做互联网了,转做软件。对于当时大批互联网创业者来说,这是非常伤心的事情。但是,我坚信,不管形势如何糟糕,互联网作为个性化服务的媒体特性必将产生价值。”

  张向宁认为,对于创业者而言,真正的机会来源于创新。“中国很多互联网企业缺乏创新的志气。创新并非否定学习,相反,学习外国的经验和模式很重要,学习是创新的基础。”中国互联网一直缺少可以引导世界潮流的元素。发挥互联网个性化服务的价值,这就是张向宁要做的“大事”。

  “其实,雅虎、MSN也在提个性化。而我在前几年开始看到的这个趋势可能又是看得太早了,因为也许到2010年,个性化服务才真正能够大行其道。互联网80%的价值潜藏于个性化服务中。互联网是真正的互动的媒体,此前都是广播模式的媒体。而只有互联网才具备为每个人提供不同服务的可能性,这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性,这是一种伟大的特性,它使互联网区别于其他媒体。”张向宁认为,“到目前,这个特性的价值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

  “搜索引擎,只是个性化道路上的第一步。这是以往任何媒体根本做不到的服务,因为它能够给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而仅仅依靠提供搜索引擎服务,就诞生了1000亿美元的公司——Google。”

  2002年,张向宁预言,下一代互联网公司的市值将达到雅虎公司(当时市值为10亿美元)的100倍,也就是1000亿美元!这又招致了很多人的怀疑。“但是,Google只是迈了一小步,就能做到1000亿美元市值。所以,互联网个性化服务到现在也就是一个3岁小孩,才是呀呀学语。Google的个性化服务的能力,也才相当于3岁小孩而已。”张向宁仍然坚信自己的判断。

  因此,天下互联所有的业务都没有离开过个性化服务的思路。“2001年推出的365Agent情报服务,是个性化的新闻;2004年推出的窄告,是个性化的广告;2005年推出的中国总机服务,尽管目前还没有体现真正的个性化,但将来要使个性化服务超越互联网服务,延伸到话音、短信和无线服务,这也是天下互联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张向宁分析,从受众获取信息的成本角度,信息只有三类:一类是免费获得的信息,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就属于这一类;二是花钱买的信息,比如研究报告、需要订阅的报刊杂志等;三是有人花钱想让你知道的信息,比如广告。“目前的天下互联已经推出了第一类和第三类信息服务,将来还要做第二类信息服务,比如电子图书,但是我们不急于做,因为这一类市场容量最小。免费信息的信息量最大,广告本身的信息量没有那么大,但是市场价值最大。”

  而涉足电信增值服务,也意味着相当程度的冒险。张向宁对此不以为然:“我们是边种树边摘桃,尽管有些可能不是很熟的桃子,甚至是青桃、烂桃。但是,只要能够给公司带来收入的桃子,我们统统都要摘。比如窄告,也提供一些广告特性服务,但是属于小桃子。”

  目前,公司收入构成中,窄告业务最大,约占60%;中国总机其次,约占30%。2005年,天下互联财务状况是盈亏平衡。“2006年,我们决定亏损。这是一个选择,因为我们要扩张,仅市场花费预算就是1亿元,而且要亏损3年。换言之,3年之后公司要实现盈利,靠的就是现在这个框架。”张向宁颇有信心地说。

  人文链接:张向宁回答《普鲁斯特问卷》

  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样的?

  是大家的共同快乐。但是,既然不是一个人的快乐,就是一个群体课题,就需要有规则,就不是一个人的绝对快乐。

  你最害怕的是什么?

  我最害怕的是一个社会、一个群体失去良知。在这样一个社会、一个群体里,一切都会变得非常可怕。

  还在世的人中你最钦佩的是谁?

  我很钦佩美国的前任国务卿鲍威尔,作为一名黑人,他经历了比普通美国白人多得多的困难和阻力,实现了伟大的理想和精彩的人生。他用自己的信念和努力,走出了一条“不可能”之路。

  你觉得最奢侈的是什么?

  是幸福。当你尽享幸福的时候,真的很奢侈。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是为了追求到点点滴滴的幸福。当然,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相同。

  你使用最多的词汇是什么?

  嗨!

  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知人善任。

  你目前的心境怎样?

  心境很平和。我人生所追求的梦想和心愿,有一半已经实现,还有一半,我每天正在努力为之奋斗;我所相信的东西,有三分之一已经被证实是对的,有三分之一已经被证实是错的,还有三分之一,我正在继续证实。我既不感觉我已经十分强大,也不感觉我不堪一击,总之,我正在通往我的终点的路上。

  你这一生中最爱的人或东西是什么?

  我这一生最爱的,是一种叫做“忘我”的东西。它很像一个传说之物,在更多的时候它更显得愚蠢、脆弱,但它不时隐隐地展现,像人生绽放的花朵。

  你认为你自己的哪种美德是被过高估计?

  我的耐心容易被过高地估计。不了解我的人,觉得我和蔼、谦逊和平易近人。但实际上,我性格直率,血气方刚,黑白分明,无法容忍含糊其词、反应迟钝或者行动缓慢,总是急于看到结果。但我在这几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至少表面上会很照顾别人的面子和情绪了。

  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我的物理、宇宙、黑洞理论方面的一些天真想法,以及能够从中西文化的差异来理解和处理经营中的难题。

  你最珍惜的财产是什么?

  我的记忆。

  你本身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我想我最大的特点,一就是思维很活跃,很善于创新;二就是勤于行动,想到哪儿就勇于做到哪儿。

  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不把一切和利益挂钩。利益形成的关系,实际上算不上是朋友。

  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功利和势利,在有些时候能压倒良知、道德和感情,是我所痛恨的。

  (普鲁斯特问卷是法国沙龙中的流行游戏,经《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回答后,该问卷名声大噪)

  采访手记: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

  在中国互联网跟风进入当前所谓web2.0时代的时候,盘点1995年到2000年之间第一代中国互联网创业精英,大多数人或归隐江湖,或退居幕后。10年间,互联网格局已是新旧两重天。从这个角度看,张向宁是那一代创业者、尤其是本土派当中为数不多的还在继续着互联网创业梦想的人。

  而张向宁之所以还保持着创业状态,竟然也是其个性使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当初张向宁大可不必强迫自己离开已经坐拥良好前景的中国万网,而选择另起炉灶二次创业。但这恰恰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采访过程中,张向宁频繁用到“伟大”这个词来表达他要做的事情,甚至头一遭听到他如此评价自己率性的一面: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追求完美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敢爱敢恨”,“为了互联网可以不顾一切”。

  张向宁的成长历程,验证了他对自己的评价。张向宁16岁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但仅仅两年之后就主动退学从商。不过,从小酷爱物理的他养成了讲究逻辑的特点,并且至今还对黑洞理论颇有研究。1995年,互联网刚刚在中国萌芽,他凭借自己感觉良好的“预见性”,一脚踏入其中,至今已然10年有余。

  现在,他的一个最大的愿望是写一本关于管理方面的书,将自己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认识,写成一篇非常轻松易读的书,告诉跟他一样怀有创业激情和梦想的人,应该如何去挣钱,去追逐自己的创业理想。

  尽管外表依然年轻,但是“我有时候发现自己的心态越来越老了。”采访结束的时候,张向宁也流露出一丝烦恼。作为企业管理者、创业者,张向宁有着太多的苦衷。尽管如此,这也只是说明了张向宁是辛苦的,但他最终还是幸福的,因为真正可以像他这样驾驭自己,并且依然可以在充满创新悬念的互联网世界天马行空地追逐自己的理想的人,委实不多。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