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几个月的中日关系,有两个预测不会出现太大偏差。第一是经济上的,8月21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了2006年上半年的日中贸易统计,从上半年的贸易状况看,在日元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今年两国贸易依然可能突破2000亿美元。第二是政治上的,9月20日,日本自民党选举,小泉纯一郎首相卸任,安倍晋三将出任新总裁、首相。
从两件看似没有太大关系的预测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新的推论来∶中日经济将维持和发展目前的紧密关系,但中日政治关系,则由于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两国见解大相径庭,今后取得进展的可能性不大。中日政治关系的转暖,需要有大的战略转换,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中日贸易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中日贸易能够维持和发展的最大原因,在于两国的贸易内容在不断推陈出新,目前我们尚没有发现这种贸易出现了哪些衰落的迹象。从2006年的贸易内容上看,人们可以发现这里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展望未来,中日贸易能够进一步发展。
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表的数字看,2006年上半年的中日贸易总额为992亿214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9.9%。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增长率上出现了一些衰弱的势头,但2000年以后,已经连续7个年头在每年的上半年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创下历史新高记录。选择个别的月份进行比较也许说明不了整体,但是2005年1月的日元兑美元的比率为103∶1,而06年1月为115∶1,日元贬值比较大,这给用美元来计算的中日贸易额的影响相当大。所以,实现20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两国付出的努力更加大。
数码家电、汽车正在成为中日贸易的大宗。同样,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表的数字上看,日本对华出口产品中,IT方面产品的增长很快,特别是平板电视等数码家电对中国的出口出现了较大的增长。我们知道,液晶及等离子电视面板的生产技术基本上被几家日系企业及一两家韩国企业所垄断,中国厂家的生产量增加,必然使从日本等地的进口量也出现增长趋势。在液晶电视告一段落后,等离子电视必将大举进入中国,大屏幕的平板电视非等离子莫属。目前,中国的等离子电视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一旦这个市场被打开,将有更多的等离子电视进入中国,反过来说,这对贸易额的影响也将更加显著。
随着丰田汽车在中国生产的正式开始,日本汽车业在中国愈发地显示出了强势状态。汽车零部件的进口也更加多了起来。2006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汽车零件等增加了43.1%,汽车引擎等动力机械增加了36.7%。日本汽车企业在中国的生产全面铺开以后,这部分的增长将会更加提高。其他机械设备、金属加工机械依旧是日本企业的专长,今后的增长势头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化。
除了数码家电、汽车以外,中国目前最缺少的是节能降耗技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明确提出了在2010年产量翻番,能源消耗减少20%的具体目标。从目前的执行情况上看,中国企业的节能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今后政府方面将会加强节能降耗的力度。日本是世界上节能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向中国转让节能技术,出口相关产品,将给日本企业带来新的商机,将更大地推进中日贸易向前发展。
新的贸易产品、交易内容的出现,让中日之间在经济上维持着紧密关系,顺畅的中日贸易关系、经济关系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政治上的对峙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06年9月,安倍晋三接任自民党总裁、总理一职,基本上可以说是板上钉钉。安倍把选举的承诺放在了教育和修宪上,有意躲过了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本人已经在今年4月悄悄地参拜了靖国神社,放弃了日本过去承诺的首相、官房长官、外相不参拜的诺言。在他即位首相以后,安倍依然不会履行靖国神社问题的君子协定,日本在亚洲外交上要取得比较大的转变,需要花较长的时间。
小泉首相选择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受到了日本、中国、韩国舆论的批判,但日本国内支持参拜的人出现了上升。参拜靖国神社成为日本政治家表现民族尊严、在国内政治上挣分的一个手段。亚洲其他国家在靖国神社的问题上,追究的是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问题。日本政治家回避了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问题。小泉首相认为甲级战犯应该承担战争责任,而安倍已经在很多场合发表的谈话,在回答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问题时,他要让历史学家回答,没有公开自己的观点。这样,在战争已经过去六十余年的现在,在战争责任问题上,今后日本与受到日本侵略的国家之间的分歧将进一步拉开。
在安倍特别热心的修改日本宪法的问题上,同样让亚洲国家感到不安。让自卫队出国作战,要求对朝鲜的先发制人的攻击,已经大大超过了日本战后一贯执行的“专守防卫”政策。
这样一来,在政治、军事及外交上,亚洲国家将会感受到来自日本的压力,对靖国神社问题、军队出国作战问题、修宪问题将特别地警觉。安倍把他的亚洲外交重点放在了印度、澳大利亚等偏离周边国家的地区。至少在安倍政权的初期阶段,日本与中国、韩国、朝鲜的关系,对峙的部分将大大地超过对话的程度。
全球化的特点∶经济上交流,政治上冲突
单纯从中日关系、日韩关系上看,经济上的交流与政治上的对峙似乎已经成为一大难以解决的矛盾,但从世界范围看,我们会发现凡是全球化刚刚开始兴起的地方,必定会出现这种矛盾,在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痛苦以后,这种矛盾才渐渐被其他主要矛盾所取代。
日本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化的,那时实际上是产品的进出口,真正实施对外投资则是1985年广场协议带来日元升值以后的事,对亚洲的投资更是90年代才进入一个高潮,那以后,日本经济逐步实现了全球化。
但是,政治的全球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日本的政治家看到的更多是国内的选民,要对国内政治作出决断,与相当多的生产销售已经来自国外的大企业不同。日本的大企业也不依赖于国内政治家的庇护。在日本国内出现了经济与政治的脱离,在国际舞台上同样存在着政治与经济相脱节的现象。
全球化带来的政治与经济的脱节要靠时间来逐步弥合。国内政治不能左右全球化的经济,全球化了的经济同样也不能过多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国内政治。只要政治上的对峙不以搅乱经济发展为底线,对于这种对峙不必大惊小怪。
(文/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