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教育 >> 正文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着力推进国家公共教育改革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更新:2006-11-3 17:05:4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最近,日本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国民的不满情绪,尤其在校内发生的学生受欺凌现象,导致各地连续发生初中生自杀事件。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一上台,就着手改革教育。他认为“日本的教育学力低下,缺乏规范意识,主要问题出在现行的教育行政”。区别于过去以日本文部科学省为中心的教育改革,安倍晋三着力推进以首相主导的“公共教育改革”,筹建了由教育界专家、学者组成的“教育再生会议”。安倍晋三的教育改革构思有如下几个核心内容:

 

  建立教师资格更新制度。这几天日本媒体大肆炒作教师欺凌学生导致初中生连续自杀事件。今年10月11日,日本福冈县筑前町三轮初中2年级的一名男学生自杀,10月23日,岐阜县瑞浪私立初中2年级女生在家里自杀。安倍晋三在他的著述里多次谈到“不合格的教师应退出讲堂”的观点。2006年7月,日本文部科学省经漫长的讨论,终于决定采用每隔10年更新一次的教师资格更新制度。


  支持自由择校。安倍晋三一直强调他的信条,即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有毅力的国民,建设有品位、品格的国家和社会,提示建立教育券制度。受教育者无论家庭收入多少,凭据自己持有的教育券自由选择适合和满意的学校。无论国立还是私立学校,根据教育券的数量获取政府行政预算经费。这一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教育竞争,提高教育质量。


  实行第三者评价学校制度。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全国选择124所学校刚刚试行第三者评价学校制度不久,安倍晋三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引入此项制度。


  改革大学入学时间。新首相建议实行每年9月升入大学制度。目前日本大学的开学时间在每年的4月。改革大学入学时间的目的在于,使日本公立大学的开学时间与欧美大学的开学时间一致,以方便日本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另外,为高中毕业生在9月考入大学之前,提供义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时间,并且将此作为入学条件之一。东洋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日本的一些大学已经实行这一制度。


  加强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和辅导。1966年日本废除了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从1968年引入“学区教育”制度,学生就近经推荐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加。日本从1977年实施“宽裕教育”,分阶段减少授课内容的30%,实行每周5日学习制。根据2003年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评价结果,日本对“学区教育”持批评和否定态度的人增多。日本学者分析学生学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中就有:学校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及时间减少,家庭学习热情低下,学生厌恶频繁考试,学习欲望减弱等。对此,2005年开始,东京都恢复了高中入学考试,恢复了星期六的学习,恢复评价初、高中学生学习能力,2006年恢复“丰田”等私立名校,2007年将恢复数学、国语等主要科目的全国学力考试。


  对安倍晋三的教育改革构想,社会各界反响不一,有不少学者提出批评意见,如“有些地方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就不能保障所有学生自由选择学校”,再如“引入教育券后,很有可能使学生集中在极少数优质私立学校,有些公立学校因此而关门,公共教育受到冲击”。一些知名学者提出,“是否在公共教育阶段采用教育券制度,要审慎讨论,应限于在弱势群体及其子女中实行,因为从幼儿园到社会,在哪一阶段实行,结果与效应很不相同”。


  将大学入学时间改至9月,虽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与国际接轨,但能接纳学生进行义务社会服务的场所也极其有限,能否在社会中推广还是个未知数。


  学校第三者评价制度较早实行于英国,但是要不要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如何评价争议很大。日本东京都从5年前就开始实行学校评价制度,校长认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比以前更加关心学校的发展,管理主体意识增强,但还不普遍。教师评价制在日本也曾试行过,但效果不佳,遭到全国教师工会的一致反对,韩国也曾围绕是否引入教师评价制,在教师与政府之间发生激烈斗争。有些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日本的‘宽裕教育’失败”的说法,也持有不同观点,认为其在日本实现均衡教育阶段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至今也有现实意义,只是因发展阶段不同,所以社会评价也不同。


  还有些专家指出,根据发生的具体事件,展开社会调查和激烈争论,可能出于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往往因而只是关注到了事情的局部,而疏忽了问题的本质。应根据学校、家庭、社会实情,中央与地方政府分析出问题的本质特征,采取切实的措施,达到治本的效果。自杀现象不仅在学生身上发生,还波及到教师,千叶县千叶市私立初中的一名老师和茨城县佐竹高中校长迫于学校和社会压力而自杀。安倍晋三所倡导和推进的“为加强爱国教育,修改教育基本法”的教育改革,却遇到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观被冲击和动摇的尴尬境地。安倍晋三称修改教育基本法是自民党的长期奋斗目标之一,但民主党等在野党提出在修改教育基本法之前,先解决人权侵犯的现实问题的呼声更高。“教育再生会议”不能只出于专业立场和角度,而是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慎重讨论和决定,教育改革不能成为政治家的政治口实和工具。(作者单位: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06年11月3日第6版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