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版《西游记》未必“不严肃”

作者:未知  来源:新京报   更新:2006-11-21 16:45:22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推荐阅读:

  新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颠覆经典人物和典型情节的过程。正是因为经典作品为人熟知,因此迎合典型性格进行合理夸张,或者反向延伸,更容易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手法显然不能简单地用“搞恶”来全盘抹杀。

  广电总局批准日本版电影《西游记》进入中国境内拍摄,目前剧组已抵达宁夏。报道立即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相当部分网民持反对意见。而1987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的主创人员杨洁、六小龄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日版《西游记》显然是恶搞这部古典名著,杨洁认为“目前有资金的人不愿意严肃对待这一题材”。

  事实上,跳出《西游记》原著情节进行改编,甚至在改编过程中改编原著人物性别都不是什么石破天惊之举。前者如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其情节与《西游记》原著并无直接关系,取材来自民间故事。后者如明末清初伟大的小说家董说所著《西游补》。在该书中,作者让一代豪杰孙悟空跌入“万镜楼台”,化身为女性,与楚霸王周旋。这些东西倘叫网络上的一些偏激分子见了,不免又要说是搞恶之作,拿来当作中国人不珍惜传统文化的例证了。

  广大普通网民对文化史与艺术创作原理缺乏了解,指改编为恶搞尚且情有可原。但料想1982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主创人员应该对《西游记》文化史非常熟悉,没想到也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作为大众文化工业生产的重要品种,电视剧的生产有其独特的方式与规律。就剧本改编而言,方法无非两种:一是严格按照原著情节,严丝合缝地展开;一是抓取典型人物与典型情节,按照创作者的需要进行改写。前者的目的是如实地反映经典作品的经典故事,后者则为新的创作活动腾挪出足够的空间。

  新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颠覆经典人物和典型情节的过程。正是因为经典作品为人熟知,因此迎合典型性格进行合理夸张,或者反向延伸,便于作品结构的进一步展开。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动令受众对改编作品产生新鲜感,获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手法不仅出现在影视创作中,在文学领域也并不少见。《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事实上就是在文学创作的框架内,对作为史志经典的《三国志》进行新编的结果。而稍后,鲁迅在其小说中也对女娲、嫦娥、老子、庄子等形象进行了延伸处理,这些作品全部出于改编,其中也不乏离经叛道,故作惊人,可百十年后,同样进入了经典的行列,甚至超越了它们的“原著”。这样的新编,显然不能简单地用“搞恶”来全盘抹杀。

  至于“不愿意严肃对待”,则更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按照一般的创作原理,大幅度改编大都会加强原著中的戏剧冲突,增强戏剧效果,这种活动在难度上显然要大于简单地照本宣科。说从事这种活动的人态度不严肃,恐怕也很难让人信服。何况即使是1982年版《西游记》也有意渲染了诸如“戏嫦娥”、“盘丝洞”、“无底洞”、“女儿国”等情节,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当年这些场景也曾经惹来“不严肃”之议吧?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