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洋多年以来一直延续家族经营的传统,其自身的企业改革、核心技术研发以及经营战略的调整也因此受到拖累。为了掩盖企业的危机,该公司进行了财务造假,如今这种行为已经被揭穿,并可能导致它被勒令退市。由于它规模庞大,并与日本工商界和金融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洋的退市将会引发巨大的震荡
日本三洋可能将成为日本的“安然”。
2007年2月23日,日本《朝日新闻》在头版上发表文章认为:“三洋有造假账嫌疑,掩盖损失1900亿日元。”当天,三洋股价暴跌。从去年的活力门公司,到三个月前的日兴证券,日本的一些知名企业先后被发现财务造假。与这些公司相比,三洋更为普通的中国人熟知,企业规模也更为庞大。
三洋2006年的销售额为23970亿日元(约200亿美元),股票市价总额高达35200亿日元(约290亿美元),但规模如此庞大的企业,却还维持着家族经营的模式,这对三洋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加上核心技术的缺失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三洋陷入危机之中。
在此次假账风波之前,2006年12月,三洋130万块电池刚刚出了故障。由于是为三菱电机及通讯企业Docomo贴牌生产的电池,召回、索赔等一大堆事让三洋焦头烂额。但那会毕竟还只是产品质量问题,虽然让三洋大跌眼镜,品牌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毕竟还有回天机会,日本消费者也还算是对三洋客气,没有太多地追究其生产责任。
正像三洋电池出现了故障一样,在造假之前,三洋产品已经在日本失去了不少往日的光辉。在大一些的家电销售连锁店里,很多时候三洋的产品被放在不那么显眼的地方,和中国的一些产品归在一起。在产品很大程度失去了消费者信任以后,如今又暴露出来了做假账的丑闻,三洋将更加失去消费者人心。
核心技术缺失
产品销售额能超过万亿日元,在日本当然是个大企业了。在松下、东芝等电子电器企业大赚特赚的时候,曾经辉煌过的三洋电机却日渐衰落了。企业先是失去品牌美誉,然后是丢掉核心技术,最后留下的就只有衰落。
早在《朝日新闻》爆出三洋造假账之前的2月10日,该公司总裁井植敏雅接受日本《东洋经济周刊》主编的采访时,侃侃而谈。该主编问三洋会不会退出手机市场。“我们有四项核心技术:手机、数码相机、(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及影视产品。手机、数码相机等等都是绝对需要的事业,怎么可能会撤退呢?”井植说。
其实,三洋的手机到了2006年就早已是强弩之末了。日本的手机原先是机卡一体的,最近才开始机卡分离,三洋以为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商业机会,花大钱开发了高性能手机,赶在机卡分离前,就制造了大量手机,准备卖个好价钱。未想到日本手机市场并没有出现井喷。高额的开发费已经花了,仓库里的手机却不见少。原指望至少在美国市场上能卖个好价钱,未想到美国市场上手机价格下落得异常地快,“今年我们指望手机赚大钱,看来是走错了一招棋。”井植对《东洋经济周刊》表示。1200万部手机,2/3的海外销售量,却没有给三洋带来太好的收益。原来三洋和其他日本手机厂家一样,“在手机业务上仅仅维持了微利的状况。”井植说。
手机、数码相机少不了用电池,三洋的强项也在做电池上。可也正是电池在去年年底出了故障。之前是2004年三洋设立在新县的半导体工厂,因为那里发生地震,工厂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让世界最大的数码相机厂家三洋苦不堪言。虽然开发出了能抑制放电的充电式电池,而且市场效果不错,但终未能起到让三洋起死回生的作用。对太阳能电池是准备到2010年前投入400亿日元,事业规模达到1800亿日元的,但毕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三洋也想过集中现有资源干几件大事。井植说:“最近这一年,我们把三洋电机信用卡公司的大部分股票给卖了,从下一代DVD撤了出来,和爱普生公司一起推进的小型液晶元件的合作也中途散伙,目的就是想把资源彻底地集中到核心技术上来。”可惜,人们更多地知道的是,三洋洗衣机的召回,2007年2月27日三洋与海尔联合生产冰箱的合作的解约等等。寻找三洋的强势产品已经很困难。
在电视机等影视产品上,三洋同样在走麦城。三洋在美国一国就卖出了4000万台电视机,但那已经是老黄历了。如今美国正在急速地从显像管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变。松下、日立、夏普的平板电视已经在日本、美国构筑了桥头堡,留给三洋的空间有限。
在核心技术方面失去优势的三洋,在行动上多有反常的举措。其冰箱生产出现赤字后,就想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冰箱厂家海尔,委托海尔生产,但这没有持续多久。在电视机生产方面,三洋找到了一家台湾企业合作,但我们目前尚不知道其效益如何。惟一可以说的是,失去了核心技术,失去了成长动力,这些是三洋日后出现种种弊端的最大原因。
家族之累
在松下、索尼、本田、丰田等一系列的日本企业从家族制模式向职业经理人主导过渡的时候,三洋依然维持着由创始人井植家族统治企业的老传统。
用法政大学教授清成忠男的话来说,家族制企业“克服劣性遗传弊病非常困难”。
中国“富不过五代”的说法,到了日本就变成了“富不过三代”。三洋总裁井植敏雅正好是创业人井植家族的第三代,他1962年出生,今年45岁。
井植岁男1949年创建了三洋,以后井植敏接任了总裁职务,井植敏雅则是井植敏的儿子(日本人喜欢让子女从父母的名字中取一个字传下去)。为了让儿子顺利地接替自己的职位,三洋公司第二代经营者原董事长井植敏(现在为最高顾问)可谓搅尽了脑汁。松下与三洋同在大阪,井植敏看到了松下家族第三代松下正幸想世袭总裁职位未果的“悲惨”状况。松下正幸跟在松下幸之助身边学习帝王学多年,很年轻就当上副总裁,但最后经受不住公司内部对世袭的批判,最终未能顺理成章地成为总裁(也正为此,如今松下一年的利润已经在2500亿日元以上)。
井植敏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自己退休后,让电视台女名嘴野中智代出任董事长,看上去是把位子让给了外姓人。但之前他已经让井植敏雅在34岁当了董事,40岁当了副总裁,接着在42岁让他主管起了三洋公司。
野中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媒体有很高的感染力,对于提升三洋的品牌,当然也是克尽职守。但也有日本媒体报道,野中与井植敏雅总裁的关系并不和谐,双方明争暗斗。
2005年,井植敏雅接下三洋总裁一职时,三洋已经赤字累累。显然井植敏雅未能完成消除赤字的任务。在经营上,创业者家族的经营模式往往运转得不好,不仅是三洋,同样采用家族经营模式的不二家公司、帕罗马公司、大荣超市、日本火腿公司等著名企业,如今都遭遇了家族经营带来的企业止步不前的问题。
悍然造假
在造假暴露出来以前,三洋已经多次食言了。
2004年,三洋曾探讨过处理1900亿日元亏损的问题,但实际上处理完500亿日元以后就按兵不动了。当然三洋心里最清楚,如果再处理下去,账面上的那点黑字(盈余)自然烟消云散,保持一点黑字,对三洋来说事关重大。
三洋是准备在2006年3月截止的财年,处理完所有子公司的亏损,但数额太大,核心技术欠缺,市场难以开拓,而把真实的财务报表公布出去的话,不仅不利于企业业绩的恢复,还有可能拉企业经营的后腿。于是,三洋开始编造一个美丽的许诺:在2005年3月底的财务年度实现税前利润68亿日元,2006年3月为489亿日元,2007-2009年的每年为838亿日元盈余。
企业自己发表多么宏伟的蓝图,没有查账的会计公司承认的话,市场是不会相信的。给三洋查账的监查法人中央青山非常好说话。三洋下属子公司目前虽然亏损,但只要能证明将来能取得较好的营业收益,就可以在计算其股票价格时,暂时不把亏损的部分考虑进去。三洋想到了这个主意,中央青山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同意了。2004年3月,三洋自己的决算为本期利益44亿日元,每股股票发红利6日元,2004年9月中间结算时,又发了3日元的红利。
但是,三洋子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好转,到了2005年3月,其子公司的亏损就达到了450亿日元,到2006年3月企业结构重组时,相关费用一下子用去了2000多亿日元,不得不从美国的高盛公司、日本的大和证券融资3000亿日元,以维持企业生命。即便如此,2007年3月将要发表的三洋母公司及子公司的连结决算,也还会出现500亿日元的本期赤字。截止到2007年3月的2006年度489亿日元的盈余,本来就是一张画饼,因为这张画饼,反而让三洋的财务报表更加难看,两者相加,差了将近1000亿日元。
此时查对一下三洋的各种报表,发现造假并不困难。《朝日新闻》终于率先向三洋开炮了。
再失一城
三洋电池破损的旧闻犹在耳边回响的时候,造假账丑闻又被爆出,企业岌岌可危。
日本股票市场已经对三洋做出了严厉的判决。现今的股票价格仅为2004年3月的1/3左右。尚不能保证三洋的股票不再下滑。在日本股票市场一个劲地创下近年来的新高的时候,三洋的衰落更加让人惨不忍睹。
日本监管部门已经紧盯上三洋。如果三洋在决算上做了手脚,证据确凿的话,日本证监会将会要求三洋提交订正报告。如果发现在2005年9月以后的有价证券报告书上有作弊现象的话,日本金融厅将会命令三洋缴纳一笔为数不小的罚款。
做假账的活力门公司已经退市,同样有做假账之嫌的日兴证券,今后能否在股市上存活下去,它们正在等待东京证券交易所于3月做出的最终判决。市场已经处罚三洋公司了,监管部门是否还要从制度上严惩三洋,目前尚不明朗。三洋电机这个昔日霸主,如今有了些风前残烛般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