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日前宣布的,由于营业额长期低迷,将于今年3月解散其与中国海尔集团在大阪设立的合资公司“三洋海尔”,海尔公司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邮件称,销售业务将由海尔集团在日本设立的独立销售公司负责。这意味着,海尔在日本市场摸索5年之后,重新将销售自主权握在了自己手上。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中心昨日表示,三洋海尔株式会社的解散不会影响海尔产品在日本的发展,海尔在日本的产品销售今后将由海尔自己控股的贸易公司———海尔日本销售株式会社负责,原三洋控股的三洋海尔株式会社将不再负责海尔在日本市场的营销。
据悉,“三洋海尔”设立于2002年2月,宣告了海尔产品正式进军有世界家电王国之称的日本市场。根据协议,三洋为海尔在日本提供营销渠道,作为回报,海尔帮助三洋在中国销售电池。
但这桩“中外联姻”从一开始就不被外界看好。国内营销策划界近年来流传一篇题为《海尔苦斗日本》的文章,从日本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竞争格局,以及三洋、海尔产品的竞争性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该合作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该文表示,海尔与三洋产品的直接竞争性过强,导致合作双方不可能愿意全力为对方铺渠道。此外,海尔产品在日本市场品种较为单一,没有明显的价格、品牌优势,且缺乏在国内市场已很健全的营销及售后网络,与其他品牌竞争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三洋公司经营范围广泛,“多而不精”是三洋的软肋。海尔与三洋的合作对于提升自有品牌在当地的知名度并无太大益处。
海尔表示,新的战略调整将加快海尔在日本市场的本土化布局,提升海尔在日本中高端家电市场的影响力。2006年,海尔为日本市场开发的170升冰箱售价比日本本土品牌的同容积产品还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