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日本:更改“户籍”无限制

作者:未知  来源:新京报   更新:2007-5-20 16:39:3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户籍制度作为一项行政管理制度在古今中外都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户籍制度,不仅对老百姓的生活、生产影响巨大,对社会的进步、倒退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形式源于不同的国情,同时也对各国的未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就日本户籍政策的历史改革、现状以及对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本报专门连线北京大学历史系王新生教授,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井出敬二公使和已经参加工作的25岁日本小伙宫下。

 

  城乡二元制时无权迁徙

  记者:王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日本的户籍制度也有一个转变、发展的过程。那么,日本是否出现过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呢?当时是怎样一个情况?

  王新生:在封建社会,日本也存在过城乡二元制度。江户时期,城乡具有较大差距,农村贫穷,城市富裕。在全国范围内,统治阶级将社会成员严格区分为士、农、工、商(武士、农民、工匠、商人)四大阶层。这四个阶层按照顺序,地位依次递减,并且每个阶层都不可自由改变身份,各阶层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农、工、商作为弱势群体,几乎没有权利可言。

  这四个阶层都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即使是较高等级的武士也没有这项权利。武士居住地的改变,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出现。那就是当其效忠的主君(诸侯)更换领地时,他的武士才可跟随主君迁徙。

  记者:那农民、工人、商人如果需要进入其他地区怎么办,不允许进入吗?

  王新生:江户时代,农民、市民的户籍一般由当地的寺庙(相当于公安局的户籍科)管理,称为“寺请制度”。

  当需要进入另一个城市时,居民需要到当地寺庙提出申请并领取相应的证明书。这种证明书只是暂时进入某一地区的临时凭证,而不是永久居住的户籍。公民长期居住在非户籍所在地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幕府也会定期将非本地居民遣返原籍。

  宪法规定自由迁徙权利

  记者:那么日本当代允许自由迁徙的制度是何时出现的呢?

  王新生: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在这个过程中,明治政府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改革。其中一项称为“四民平等”的改革取消了士、农、工、商四大阶层的划分,使日本公民在法律上享有了平等地位。这项改革毫无疑问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至此,日本的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拥有了自由迁徙的权利。

  记者:可是“自由迁徙”并不意味着农民能够享受到市民的待遇,是吗?

  王新生:在《明治宪法》与二战后修订的《日本国宪法》中都提到了公民具有“居住及迁徙自由”的权利。根据《选举法》等法律,日本公民只要在一个城市居住3个月以上,并且有房可住(不论是自己拥有还是租住)就具有该城市的市民权利,拥有该城市的户口,享有该城市的市民权,享受该城市市民所有的福利待遇。

  财政调控人口过密

  记者:这种自由迁徙的政策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吗?是否有所改变?

  王新生:在日本,公民迁徙自由的权利是一直延续的。二战以后,日本的宪法经过修改成为今天的《日本国宪法》,但对于自由迁徙的原则一直没有改变。

  记者:也就是说,城乡间人口的流动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就没有间断过,城乡间的差距是否会导致人口的分布不均?

  王新生:明治维新使日本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日本人口分布也随政策的改变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二战后,大城市的人口迅速增长,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这一问题的确给政府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也使日本国内的人口呈现不平衡的分布。

  目前,日本的人口分布总体呈现出“过密”和“过疏”的特点。“过密”主要指太平洋沿岸,京滨圈、名古屋圈和阪神圈———日本三大经济圈。特别是在京滨圈,据说集中了日本大约一半的人口,表现出“一极集中”的特点。而在其他偏远不发达地区,如北海道只有500万人口,四国岛只有300万的人口。

  记者:面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是如何处理的?

  王新生:由于宪法的规定,日本政府没有权力对人口流动进行控制与限制。尤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的人口流动使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而农村劳动力则陷入了缺乏的窘境。这种状况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住房压力、农村劳动力不足等。为此,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农村创建一些非农业产业,为农村人口提供大量服务业、工业等就业机会。

  记者:那在具体政策上,政府有何措施?

  王新生:这种人口分布的不平均毫无疑问导致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面对这样的状况,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通过财政资金支持、扶助地方政府。

  在日本,中央收取全国税收的70%,而地方只占30%.但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通过“地方交付税”和“国库补助金”的形式返还到地方。“国库补助金”主要用于国家特定项目的支出,如修建大坝,公路建设。在划拨“地方交付税”的过程中还有相应的政策,如日本经济较贫穷的地区会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反之则较少。如东京、大阪的地方交付税为0,而像北海道获得的地方交付税约等于该地区财政支出的40%. 1998年,日本各级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甚至超过农业的年产值。大多数人了解日本对本国大米的补贴很高,实际上日本对北海道和冲绳地区制糖业的补贴更高。

  ■链接

  当代日户籍分“本籍地”和“住民票”

  据日本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中心主任井出敬二公使介绍,当代日本户籍分为“本籍地”和“住民票”两个部分。“本籍地”相当于我们认为的籍贯,但是这个籍贯是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由改变的。而“住民票”上的地址显示的是公民现在的确切住址,即人身在何方。

  井出敬二公使表示,日本是完全没有户籍限制的。

  日本公民无论是居住在北海道,还是居住在东京、大阪,都享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迁徙的过程中,公民只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手续和登记。譬如:一个人要从A地迁徙到B地,那么他就需要更改住民票的地址。这个地址的更改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到A地的市政府办理销户,然后到B地的市政府做登记。这种登记并不是向政府提出申请,也不需要政府批准,只是对公民去向、居住地改变的一个记录。

  井出敬二拿自己举例子说,他父亲原本籍地是长野,母亲原本籍地是东京。

  根据婚后夫妇二人的本籍地必须一致的规定,公使父母把本籍地统一迁到了长野。而按照子女随父母本籍地的原则,公使本人婚前的本籍地也是与其父母一致的长野。

  又如,公使本人的原本籍地是长野,而公使夫人的原本籍地是东京。两人婚后把本籍地地址迁到了他们的住所所在地:千叶县(既不是长野,也不是东京)。因此,日本公民的本籍地放在哪一个地方完全凭个人的需要自由选择。

  本籍地与住民票的地址并没有任何必然联系。那为什么公使夫妇将本籍地与住民票地址改为一致呢?

  本籍地与住民票一致带来的方便主要在于政府证明的签发。在签发一般护照时,需要本人本籍地所在的政府签发相关证明。

  在网络高度发展的今天,日本政府正在努力向“电子政府”的方向发展。

  很多需要到市政府处理的事务,今后日本公民只需要在网站上进行操作就可以方便地完成。

  高考考生没有“户籍”限制

  25岁的宫下来自日本千叶县,现在在北京一家广告公司任职。在日本国内,他的很多朋友也像中国年轻人一样选择去大都市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由于没有户籍限制,他们进入大城市所需要做的只是更改个人住民票地址。

  宫下说,像自己这样的外地年轻人去东京谋生的话,找到了工作或者有了稳定的住宅后,都会更改住民票。不过在工作定下来前,是不需要更改的。因为住民票是跟着居住的地方改。如果搬了家但不愿更改住民票,是否会给生活工作带来麻烦?宫下说,主要的问题是个人的健康保险和纳税方式,如果不改会比较麻烦,但在法律上一般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那么,今天日本社会还存在地域歧视吗?如东京的某家大公司是否会因为求职者是关东人就把他/她拒之门外?这样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宫下说,只有求职者进公司之后,才会被问起本籍地是哪里。当然并不是说当今的日本社会完全没有地域歧视,“我的姥姥姥爷那代人就挺重视这个的,但是和我们这一代没什么关系了。”而在大学教育方面,由于没有全国统一的考试,各地的考生参加各个大学自办的考试就能申请报考,同样没有地域上的限制。

  宫下说:当下的年轻人选择去大城市工作是非常普遍的事情。统计显示,2006年迁入东京的人口比迁出人口净多9万人,这也是43年来该数字首次超过9万人大关。这也让人们再次对区域发展差异加大感到担忧,而根据日本国土省的统计,如果人口从农村向大城市流失的速度继续下去,不久的将来大约会有2600个村庄消亡。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