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聘用日本退休专家的启示
|
|
|
早就耳闻日本退休技术专家来中国受聘一事。最近一篇报道,更是详细披露了这方面的信息。大连市把引进日本退休专家作为“引智”工作重点之一,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森数控技术发展中心有限公司就聘用了日本退休专家,中村纮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日本退休专家到中国受聘,是以供需双方互有所求为条件的。当今中国正需要大量技术专才,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日本技术专才正迎来退休高峰。正是他们,在百废待兴的战后进入“三种神器”(终身雇佣、年功序列、企业内工会)庇佑下的日本公司,受到“忠于公司”观念的熏陶,不分昼夜假日地苦干加巧干,创出了索尼电视、丰田汽车、尼康相机、高级钢材等一系列世界顶级品牌。他们当中有大量技术精湛、态度严谨而且疯狂工作、不知顾家的“猛烈职员”,他们看不惯当下缺乏干劲、甘当“飞特族”(freeter)的日本年轻人。从技术尺度衡量,他们绝对是世界一流的技术专才。现在,这批专才按规定要退休了,把他们招聘来,无疑是又好、又快的技术引进。
有人说聘用日本专家会夺了中国人的饭碗,那完全是一种误解。中国企业之所以聘用日本专家,完全是为弥补国内顶尖技术专才的不足。如果国内人才足以满足需求,自然就不会有哪家企业舍近求远去聘请日本专家了。
多年来,日本流行着“要对中国保持20年技术优势”的说法。日本企业在对华经贸交往中就像“猫教老虎”一样留那么一手,生怕技术转移会产生“飞去来器”效应。近年来,日本又把“知识产权”挂在嘴边,欲以国际规则约束中国,以便凭技术优势源源不断地赚取高额利润。然而,国际规则还有钱币的另一面,即鼓励人才跨国流动。日本企业就算能守住先进技术,却难以阻挡先进技术人才的外流。
当然,日本专家也热爱自己的国家,也遵守日本的相关规定。据传,受聘于中国的日本专家,对本国政府和企业禁止泄露的秘密也是守口如瓶,在这一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帮助中国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但就这样,日本国内已经有人呼吁,应当通过推迟退休年限、制定相关法律来阻止退休专才出国应聘,以此防止技术外流。但迄今,这种呼吁效果甚微。
日本退休专才出国应聘,是应对老龄化挑战、焕发“银色青春”的大好事情。与老龄化形影不离,日本的少子化也在快速进展,绝对人口数量开始减少。2007年,日本进入了高考全部录取的“全入大学时代”。2006年度没有招满学生的四年制私立大学达到222家,占其总数的40%。“到海外找生源”已成为大学生存之道。安倍内阁今年5月提出,“力争在2025年将外国留学生数量提高到现在的三倍,即35万人”。
面对少子化的严峻形势,日本虽迟迟未能痛下接受移民的决断,却已在实施大量吸引外国留学生、鼓励其学成后留在日本的政策。而中国学子已占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的近70%。可以说,中国不仅正在为日本缓解老龄化压力提供二次就业场所,而且还在为其缓解少子化压力输送年轻力量。中日人才流动是双向的,双赢的。当年,中国政府没有被人才流失的担心所阻,果断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实践证明,这一方针堪称远见之明,既利于中国,也利于世界。
联想到“老龄化”这一中日共同关注的课题,日本退休专家受聘于中国企业,不单是人才跨国流动的问题,也是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关注的人文关爱问题。日本在这方面有很多令人感叹的现象。在东京或京都乘坐出租汽车,你会看到年过花甲的老龄司机比例非常高。他们一身制服,手戴白手套,神情既沉稳又洒脱,驾驶技术熟练稳健,见顾客有大件行李就会下车麻利地抬进后备箱。
当年我在日本一家公司打工,曾与两位从大公司退休下来的日本老职员一起做文字翻译。中山先生年近古稀,英语很好,却每晚还要急匆匆去上德语课,他说“多会一门外语,就多一条路”。另外一位西乡先生,说是太太财政把得紧,自己得挣点零花钱。这样的意识在日本十分普及。
让老龄人才发挥余热,不仅需要全社会观念与意识的转变,更要创造出与之匹配的体制条件和制度环境。如日本大学教授可以多次“跳槽”,工作到70岁。这靠的是宽松的人才流动机制和肯定老教授价值的制度安排。
中国也在快速走向老龄化社会。然而,社会保障、公园绿地、养老设施都太缺乏,特别是鼓励再就业的社会意识和制度改革更是严重赶不上需求。
日本退休专家到中国受聘折射出的是,人才跨国流动与老龄化对策应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社会配套工程。(金熙德)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金熙德)
世界知识 2007年09月04日
|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
上一篇新闻: “网络杀人事件”促使日本反思网络匿名制 下一篇新闻: 日本在港介绍新入境审查手续 港人游日要打指模 |
|
|
|
|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