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总务省最近发表的「劳动力调查年报」显示,去年,日本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每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3小时,这是最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增长势头。虽然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0小时,可是每周实际工作时间达60小时以上的人数正在增加。特别是30~40岁的男性员工和20~30岁的女性员工的劳动时间明显增加。
日本30~40岁的男性就业者有786万人,其中,每周工作时间达到60小时以上的约占25%。10年前,年富力强的40~50岁一代的工作时间和30~40岁一代没有太大区别,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差异。40~50岁一代就业者的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小时的约占20%。
“经济如此不景气,可为什么年轻人还是忙得不可开交呢?”。
受杂务困扰
日本女性就业者的整体劳动时间变化不大,甚至有所减少,唯有20~30岁一代女性就业者的工作时间有增无减, 其中每周劳动时间在60小时以上的约占5%,比上年度增加了1个百分点。
年轻一代为什么会如此忙碌呢?
某出版社一位担任总务会计工作的20多岁的女员工说:“也许是认为效益欠佳的部门不需要人手吧,今年,部门人员被精简了一半”。因此,一临近决算日期,经常要工作到晚上11点多。平时也很少在7点以前下过班。而且,从今年开始,每月最多只能拿到20个小时的加班费。
平时上司连电话也懒得接。说是“接电话是你(指女员工)的工作。业务员作企画书什么的得用脑子,接不了电话”。女员工很是不满地说“那口吻就好像我的工作不用动脑子似的”。另外,几乎所有的上司都不会使用电脑。有时上司突然拿来一些字迹潦草的企画书,要求“傍晚前作好”。据女员工说“很高兴近来上司学会了上网发电子邮件。不过,上司打字还是不行,所以一些文件的打字都成了我的份内之事”。
一位在海运公司工作的30多岁的男性业务员则因为公司推迟了新员工的招聘,而受到影响。他说:公司里一位50多岁的课长,每次从国外出差回来,总要让我写感谢信发给那些接待过他的单位。凭什么让我这个没有出差的人写感谢信呢?一想到这,他就满腹牢骚。
追求理想渺茫
上面说的这位业务员每天忙于船只安排、制作船期预定计划和估价表等日常工作。虽然不愿为那些不关痛痒的杂务耽误时间,可部门里自己最年轻,没办法只好干。糟糕的是,他的上司也不会用电脑,时不时地被叫去帮忙。这位业务员每月的加班时间要超过60小时。
许多年轻人由于上司不善于操作电脑,而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20~30岁的女性就业者和30~40岁的男性就业者成了IT化和人员精简的受害者。
一位在机械公司工作的20多岁的女员工则指出:上司的管理不善也是导致加班增多的原因之一。“或许有的上司以为工作时间越长就越好吧,经常在下班后召开企画会议。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些开会时间也将成为员工的加班时间而使成本提高”。这位女员工认为“上司如果没有自己的自由时间,那部下也会对加班习以为常,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工作效率了”。
日本的外资企业一般认为,加班多则证明工作能力不够。这位女员工有过外资企业的工作经历,所以也难怪她这么想了。
不过,导致20~30岁女性职员的劳动时间延长的原因,还不仅仅在于上司的无能。
一位36岁的女性,1年半前从一家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辞职。86年,日本开始实行男女雇用机会平等法,这位女性87年参加工作,有幸成为日本的第二批女性综合职员(不同于一般事务员)。当时的她,可谓是干劲十足。
然而,工作数年后,同时进公司的男职员都得到晋升,而只有她被排除在外。提出调到别的部门,又得不到许可。生孩子本来有一年的产假,想到自己休假会给别人添麻烦,她就提前上班了。可即使这样也得不到承认。而同时进公司的男性职员却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拼命干了13年,最后因为感觉不到自己努力工作的价值何在而退出公司。
虽然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女性职员要想长期活跃于以男性为中心的日本企业第一线,必须具备超人的能力。30岁以上的日本女性有的因为结婚生育辞掉工作,有的则像这位女性一样因在工作岗位看不到前途而辞职。这些女性辞职后,可能会去干没有加班的钟点工。因此, 30岁以上妇女中,从事长时间劳动人数的比例并没有增加。
大约从97年开始,日本竟有190万35岁以下的就业人员每周工作达60小时以上。针对这种情况,有日本学者认为:20多岁的女性和30多岁的男性就业者的统计数据比较具有象征意义。社会应该关注年轻人正被迫从事长时间劳动的问题。
今天,中老年雇用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青年一代的雇用危机也正在逐渐深刻化。
新员工招聘工作的延误,部分骨干职员的精简,迫使大部分青年员工一方面被杂务困扰,一方面又不断被公司委以重任。由此,容易导致年轻人的晚婚化、精神紧张、离婚率提高等社会问题。而且,在工作中,没有追求、没有理想的状况,对企业乃至整个日本都有负面影响。
疲惫不堪的一代
某大型电机制造公司一位20多岁的女性编程员自入春以来就开始了家庭疗养。半年前,她开始觉得浑身无力,上班时头疼。
她所在的公司都是些20多岁~30多岁的年青人,充满活力,大家合作得也愉快。美中不足的是工作极为忙碌。她的工作主要是为新型数码家用电器编软件,而新产品每隔3、4个月就得更新。所以,新工作总是不断。几乎每天都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10点左右下班。诸如电视剧、卡拉OK等一些学生时代的喜好,也都没有时间问津了。看到出勤表上的下班时间都是一色的「22点」,她连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工作了这么长时间。
据公司内部诊疗所的诊断,这位女士身体不适的原因是“精神紧张”。她担心自己休假会给同事们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可是大夫劝她忘掉公司的事情,好好疗养。没办法她只好向上司提出休假。
现在,日本的年青人已经出现不堪疲惫的迹像了。据某精神科大夫说“最近,因干不动工作来求诊的青年人正在增加”,这位大夫还说“过去患忧郁症的大多是40多岁的人,现在,患者的平均年龄提前了近10岁”。
庆应大学的樋口美雄教授认为,过度劳动问题的责任不在年轻一代,而在于企业的对策。“通货紧缩时产品价格下降,人均销售收益的减少也是势在必然。但是企业方面不考虑这些因素,采取减少招聘,提前退职等措施,一味地裁员。因此导致企业现有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大”。
日本ZENSEN同盟(日本的行业工会同盟组织)政策局逢见直人局长对一些企业的作法也表示忧虑。他以流通行业为例介绍说,一些企业“采取减少中老年员工,增加钟点工的措施,以添补减少的收益。即使这样,仍无济于事时,就缩减钟点工,让20多岁、30多岁的员工补缺”。日本许多企业对员工每月的加班时间有规定,有的规定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也就是说企业每月最多只支付每个员工20小时的加班费。所以“许多企业员工的加班实际上是没有报酬的义务劳动。这样,从经营者角度看,加班费比请钟点工成本低”。
日本ZENSEN同盟非常重视年青人的过度劳动问题,今年2月,提出了“根绝义务加班”的口号。意在提醒那些鼓励员工长时间工作的企业方,至少付给员工应得的报酬。
其实,某些特定集团的过度劳动,只会导致员工疲惫,和关键的生产率提高并不挂钩。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日本企业乃至整个日本的前途将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