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百度突然宣布将进入电子商务C2C领域,两个礼拜之后的11月8日,百度公司董事长李彦宏在香港表示,有意就C2C业务在港上市融资,此时,人们甚至还不知道百度的C2C团队在那里,更不用说准备选择什么样子的商业模式进入这个全新行业。
技术起家,一向处事稳中的百度,十分令人诧异地晃点出了这么一记明显缺乏准备的拳头。实际上,这个昔日以专注著称的中文搜索引擎服务商,在踏上了国际化、多元化道路之后,其发展套路着实显得有点乱,给大家留下了一串问号。
C2C战略 业务矛盾怎么化解?
对于加入竞争激烈的C2C领域,李彦宏解释,“目前百度的搜索市场份额高达74.5%,并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知识社区,这两方面因素将为百度成功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奠定最牢靠的基石。
百度在中文搜索领域的优势有目共睹,数以亿计的搜索用户,成了这个网络巨头企图染指电子商务的最大底气。但这样的思维逻辑,事实上并非顺理成章。
“搜索引擎的用户黏性并不强,这一点与即时通讯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搜索引擎间转换时基本不会有任何迁移成本。虽然现在的百度已然并非简单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在近年的发展中,百度知道、百度贴吧、百度空间等产品已经成为具有相当强黏度的产品,但并不能从容的把海量的用户直接转移到C2C平台。”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对此便有很大的怀疑。
吕伯望分析:百度如果想在C2C市场上有所作为,如河尽快获取流量,也就是让更多有意购物的网民来到百度的C2C平台,肯定将是重中之重,这有两种实现方式:网民直接慕名而来,和搜索流量导流,对于刚刚起步电子商务的百度来说,只能依靠后者来实现。从表面看来,对百度来说这似乎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但事实却是一个很难调合和的“业务矛盾”——作为一个搜索引擎,如果百度全力利用搜索流量来提高自己的C2C网站流量,势必会采取“流量截取”的方法引导用户进入百度自己的C2C平台,而不是淘宝活着其它同行,这种做法不仅有可能伤害到使用搜索引擎的用户的体验,同时很可能涉及垄断问题。
按照即将在20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企业如果利用不正当手段干扰了竞争对手的经营,则可能被认为是垄断行为。
无法借助原有的资源优势,百度将依靠什么撑起自己的C2C业务,这个问题对外人来说完全是个谜,不仅如此,这项即将在明年初面试的业务,到目前为止大家知道的只有“C2C”一个笼统的概念,至于具体的商业模式、运营团队,大家不得而知。
海外作战 本地化经验岂能移植?
在百度紧锣密鼓大肆宣扬将进行多元化之际,国际化发展也走上台面。
2007年3月20日,百度日本网站开通试运行,并将在年底正式上线。不久前,国外媒体报道百度将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家象Google那样的国际化公司。
百度在国内确实是中国互联网的看点,在搜索领域以一己之力就抗住了Google和Yahoo两大国际巨头,这和百度天生具备的本地化优势关系巨大,因为母语是英语的G和Y可能永远弄不明白“放在地上”和“放在地下”为什么是一个意思。
但现在的战场正在转移,如果以“更懂中文”发家的百度到了人家的地头上,是不是能比土生的G和Y们“更懂英文”?
中国雅虎副总裁、搜索事业部总经理张忆芬表示:“百度之所以在国内市场上占尽优势,最根本的原因是先天的本地化优势,这种优势对于Google和Yahoo来说确实是很难超越的。但如果百度进入非中文搜索领域,这种优势将丧失殆尽。另外,国内互联网市场比较混乱,法律法规并不清晰,在关键词销售、搜索结果中的广告分色等方面没有硬性的规定,使得企业可以借助很多非正统的手段来提高收入,但这种方式在国际市场上是行不通的。”
李彦宏在介绍百度日本网站时表示:“我们在一开始就完全的进行本地化运营,日本百度招聘的员工可以不懂英文,也可以不懂中文,只要会日文就好,这样从根本上解决本地化的问题。”本地化是所有跨国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如果只是简单的雇佣纯粹本地人就能达到目的的话,本地化就不算是个问题了。
四处出击 搜索优势如何维持?
就在近日,百度“财经频道”宣告上线,这个搜索引擎正式向新闻门户迈出了一步,除此之外,坊间一直传言,百度还可能收购在线支付平台,推出IM软件,还有视频平台、邮箱、游戏……大有一幅四处出击的架势。而随着战线的展开,另一个问题又摆了出来:精力分散的百度,还能否持续维持在搜索上的传统优势?
即使是竞争对手,也不可能否认百度在中文搜索引擎领域的优势,百度也从不讳言“百度更懂中文”。但对比互联网搜索技术的持续发展,百度近两年缺乏大手笔的技术革新,在中文搜索领域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渐丧失。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CEO李开复日前明确表示:Google在中文搜索领域取得长足进步,与中国本土搜索引擎已经没有差距。
从很多调查结果看,百度的一马当先,并不意味着完美的用户体验。除了新产品创新不足,搜索结果的满意率仍然不是很高,数量巨大的竞价广告干扰了用户体验,此外,在排除用户的品牌观念之后,采用盲测的方式进行调查,百度搜索质量并不占据优势。
对比百度最有力的竞争对手Google和Yahoo,二者都在以百度无法企及的投入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在市场上,“不进则退”的道理谁都明白,百度是否能在跑马圈地的同时守住自己的根本,其实是百度多元化道路成功与否的最大关键!如果没有了搜索引擎的巨大流量,百度的多元化战略根本无从谈起。
张忆芬认为,多元化与否并非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是否能继续成功的决定条件,关键是看是不是能在核心业务,也就是搜索领域维持技术方面领先以及持续进步,“技术是一家搜索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不管是Google还是Yahoo,在技术方面的投入一直是非常巨大的,Yahoo的‘巴拿马计划’投入了900名顶级工程师,花费了两年时间进行研发,Google的Adwords计划也投入巨大,这都是未来能在搜索技术上领先的必要条件。” 张忆芬直言,“百度在近两年来没有非常明显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没有继续专注的研发新技术,而是采取多元化的公司战略,说实话我很不理解。”
Google的发展可能是百度的前车之鉴,虽然Google在很长时间之前就进行了多元化尝试,但其经营成功的产品全部是以搜索为依托的,比如Google地图等;而其只要是离搜索行业稍远,战绩就明显下降,在全球范围内,其Gmail、Gtalk、Gnews的市场形势都不乐观,虽然Google一直在这些方面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和人员,但怎么也不能成为市场的领袖,其原因正是这些业务已经远离了其最核心的搜索服务。
股价狂飙 重压之下套路走样?
到目前为止,搜索依然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互联网业务之一,然而身在其中的百度,却为何要一步步不惧风险踏上多样化之路呢?居高不下的股价所产生的盈利压力,估计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11月,百度在纳斯达克市场的股价创纪录的升至420美元以上,成为美国纳斯达克首个市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互联网公司,远超中国头号IT硬件公司联想的747亿港元。
2005年8月6日百度上市时,IPO专家、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杰伊?里特在表示,“任何一家曾在IPO上市首日上涨300%以上的公司对投资者来说都将是噩梦,上市三年后,他们的收盘价都无一例外跌破发行价。”而百度登陆纳斯达克当天的股价就窜至发行价的四倍,甚至让早一年Google 神话般的IPO变得黯然失色。
现在这位教授可能必须收回自己的评论了,仅仅2年多后,百度股价已经升至400美元以上,而且所有的评论几乎都不怀疑百度的股价会在2008年突破500美元,而且,多数人认为百度突破500美元的速度要比Google突破1000美元更快。
据悉,美国资本市场平均市盈率一般在30左右,即便Google、Yahoo等互联网企业的市盈率也只有50倍左右。百度财报预期2008年的每股盈利在4.05美元,Google的盈利预期在每股20美元以上,但百度与Google的股价却在一步步接近,假如Google明年达到预期中的1000美元/股,其市盈率也只有为49倍,而假如百度在明年达到500美元/股,按照目前预计的明年盈利水平,其市盈率将高达124倍——很显然,百度需要用更多的业务线,来证明自己不仅仅是“干着和Google一样的事”,给美国投资人一个说法。
在2006的互联网大会上,李彦宏在谈到中国互联网市场的若干挑战时曾公开“抱怨”:中国搜索广告市场太小,每年两亿美元甚至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小到和国家的地位不成比例”。正因如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百度为什么急匆匆地想要国际化,多样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