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专家认为,中日贸易为日本经济恢复景气作出了贡献。在刚刚举行的以竞争、协调、创新为主题的中日产业经济研讨会上,记者注意到,“中国威胁论”正在消退,“中日经济互补论”日益为人们所认同。
一桥大学教授、内阁官房参与黑田东彦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10多年来日本经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从2002年起才开始复苏,2003年增长速度达到2.4%,其中,日本向中国等东亚地区出口的增加,在经济恢复初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他说,现在日本、中国、韩国、东盟各国所在的东亚地区,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得到进一步提高。日本一如既往,是对中国、韩国、东盟各国提供技术、资本、中间资产的主要供应国。中国从日本、韩国、东盟各国吸收了巨额直接投资,并向这些国家以及欧美输出大量的消费资产。实际上,可以说,东亚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供给技术、资本、中间资产的日本,另一个就是提供消费资产的中国。东亚经济整合正在飞速地前进。
原日本银行总裁速水优认为,推进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必须增进中日两国的相互理解。他说,近年来,由于中国生产的大量廉价产品的涌入,以及某些行业生产基地向中国的转移,一些人认为由此造成日本失业率的增加和经济紧缩,由此所谓“中国威胁论”在日本盛行。但自去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恢复,认为中日经济是互补关系的看法逐渐占据优势。
他说,2000年至2003年的3年间,日本的贸易量增长了7%,但中日间的贸易量增长了50%。本年度上半期的中日贸易量已超过日美间的贸易量,其中日本对中国的出口量增长了60%。可以说,中日贸易量的增加对日本景气的恢复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他还说,日本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了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要转变想法,不是去否定对外投资,而是应该关注如何有效地进行对外投资。他指出,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率是15%左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是非常低的。而1900年前后,英国投资收益的黑字占GDP的6%,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投资的收益黑字是GDP的3%,考虑到这些,日本作为债权国,未来成熟的余地可以说还是相当大的。(驻京记者狄建荣)
解放日报 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