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东京11月23日电(记者钱铮)美国和日本两个独立研究小组近日分别宣布利用基因重新编排技术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万能细胞”。连日来,日本各大媒体都对这项“仿制”胚胎干细胞的科研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不过,日本《朝日新闻》23日发表文章说,这项成果还存在安全性问题。
据报道,为改造细胞,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的研究小组向皮肤细胞中植入了4个基因,其中“c-Myc”是一个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研究小组之前已经用这种方式对实验鼠皮肤细胞进行了改造,被改造过的细胞被称作“iPS细胞”。他们观察以“iPS细胞”为基础诞生的实验鼠近1年时间,发现20%的实验鼠出现了肿瘤。检测显示,这些实验鼠体内的“c-Myc”基因活跃。
这种癌症化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将基因植入皮肤细胞时所用手段的影响,该过程一般使用病毒作为“搬运工”来运送基因。山中伸弥研究小组使用“逆转录酶病毒”运送基因,这种病毒会对细胞染色体造成影响,有可能使癌症相关基因“c-Myc”的影响扩大。
研究小组考虑今后使用对细胞染色体没有上述影响的“腺病毒”搬运基因,这种病毒虽然会使基因植入的效率降低,但可以提高安全性。
文章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植入皮肤细胞的基因中没有“c-Myc”,减少了一些安全性问题,但是他们使用的皮肤细胞必须是胎儿或者新生儿的细胞,其研究中用于搬运基因的“慢病毒”也会改写染色体的遗传信息。所以两种方法离临床应用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