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放养”也有准则,看看德国和日本的国家规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文汇教育 点击数35 更新时间:2016/7/7 10:56:49 文章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文汇教育”(wenhuieducation)


很多家长纠结于怎么给孩子做规矩,因为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孩子应当获得自由而平等的成长空间。问题是,孩子一旦自由惯了,家长再也说不听了,这可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


印象中,国外的孩子都是“放养型”,父母几乎不会对孩子的成长横加干涉,也不会因为孩子的顶撞而棍棒相加。


但我们或许不太知道的是,这个“放养”是有前提的,例如美国的幼教专家就认为,孩子应当有平等而自由的成长空间,但是这个自由是存在边界的,孩子一旦失去了“界限感”就会变成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无论对于今后老师的教学还是孩子未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而到了小学阶段,美国老师尤其会花很多时间给刚入学的孩子们讲解学校的规则,细致到会带着学生们学习如何在楼道里行走,直到学生在楼道里不会东张西望和发出怪异的声音才算合格。在他们看来,规则是自由的保障。


关于儿童教养中“自由与规则的平衡”,很多国家都有相似的认识。


比如,德国人的教育理念中很强调以下几条:


1、订了规则,就要坚持下去,让孩子按照协议行事,才是关键!


2、孩子自己能做的,家长不要帮忙。


3、父母言行一致,孩子才会遵守规则。对待孩子,有两个原则:事先约法三章,事后毫不妥协。


4、建立“能与不能、可以与不可以”的概念。


5、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6、父母破坏规则,孩子就会轻视规则。


7、礼貌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没有人会因为表现得有礼貌而出错。


而在日本,1999年4月日本文部省颁布的《家庭教育手册》,更是详细确定了规则的含义:


1、那些“只要自己好就行,别的我不管”、不守公德的人,让人讨厌、不可信赖。


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时,大众不予以纠正,孩子会误认为自己做得对,这样就可能慢慢变成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2、应抛弃“只要自己的孩子好就行,别的我不管”的想法。


孩子做错事时,要以父母之爱严正斥责、严加管教。


3、同时,大人自己也要注意尽量不做出轨的事,做能一直让孩子依赖、尊敬的父母。


4、在家里,孩子们有时候守规矩,有时候“犯规”,由此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家规不仅包括日常问候、关灯时间等,还包括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撒谎等社会规范。


5、为了让孩子懂规矩并一直遵守规矩,父母要经过认真讨论,定出明确的家规,父母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个家规。


另外,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定家规也很重要。


6、如果父母不加考虑,尽给孩子买东西,容易使孩子失去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努力、忍耐、多加思考的精神,而变得什么都想要、不能自控。


不管孩子怎么闹缠人,不必要的东西不给买。


不要给太多的零花钱。


让孩子在定额的零花钱中自己安排、调整怎样花。


7、孩子们有自我中心的言行、自立推迟等倾向,主要因为自我责任感没有形成。


日本的父母太宠爱孩子,好多人没有受过“自己的事儿自己做”的家教。因此在家里定出规矩,让孩子分担家务,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立心、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人等方面很重要。


让孩子从“把用过的东西整理好”等小事做起,养成和父母一起做家务的习惯。


为了让孩子能充分享受自由,先为TA划定自由的界限吧。




璺�鐠愵垶鈧碍妫╅張顒冾嚔閸忓秳鑵戞禒瀣瀭鐢喗鍋嶉崝鐐垫倞閸樼粯妫╅張顒傛殌鐎涳讣绱�
璺�鏉╂ê婀稉铏规殌鐎涳附妫╅張顒傛畱娑擃厺绮欑拹纭呭閹厧鎮ч敍鐔荤柈闁碍妫╅張顒冾嚔鐢喕缍橀幖鐐茬暰閿涳拷
璺�閸忓秹娅庢稉濠佺閻ㄥ嫭妫╅張顒傛殌鐎涳缚鑵戞禒瀣瀭閻ㄥ嫮鍎查幁纭风礉閺冦儲婀伴悾娆忣劅娑撳秷顩﹂柦鎲嬬磼
璺�閺冦儴顕㈡禍銈嗙ウ閼卞﹤銇夌€广倧绱濋崶钘夊敶閺堚偓閻忣偆娈戦弮銉嚔閼卞﹤銇夌€广倓绠f稉鈧敍锟�
璺�閻f瑥顒熼弮銉︽拱娑撳秷顩﹂柦鎲嬬礉閸忓秷鍨傜敮顔藉亶閸旂儑绱�
璺�閺冦儴顕㈡禍銈嗙ウ鐠佸搫娼ч敍灞芥禇閸愬懏鏁為崘灞肩窗閸涙ɑ娓舵径姘辨畱閺冦儴顕㈢€涳缚绡勭拋鍝勬涧娑斿绔撮敍锟�
璺�鐠愵垶鈧碍妫╅張顒冾嚔閸忓秷鍨傜敮顔藉亶閸旂偟鎮婇弮銉︽拱閻f瑥顒熼妴锟�
璺�鐟曚焦鍏傞崢缁樻)閺堫剛鏆€鐎涳箑姘ㄩ幍鎹愮柈闁碍妫╅張顒冾嚔閿涳拷
璺�鐠愵垶鈧艾绠嶉崨濠傛値娴f粣绱濋崷銊ㄧ柈闁碍妫╅張顒冾嚔閸掑﹦娅ラ獮鍨啞閿涘本妫╃拠顓炵吙鐠侇厹鈧胶鏆€鐎涳附妫╅張顒傛畱閹恒劌绠嶉獮鍐插酱閿涳拷


51La閸忓秷鍨傞悾娆忣劅閸忓秷鍨傞悾娆忣劅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