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人关注中国企业:提醒日本企业家有强邻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04-11-10 16:13: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据了解,这块位置原来的广告主是富士胶卷。海尔拿过来后,一签就是5年。出于商业方面的原因,记者不便透露海尔的广告费用几何。可以作为参照的是相距二十来米、旁边另一座大楼顶上一家日本电话公司的广告,制作费不算,一年的发布费就两亿日元,据说是全世界最贵的广告牌。

  “曾几何时,索尼等日本企业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推出自己的广告牌时,曾让美国人惊呼‘日本人来了’!”日经BP社报道说:“今天,中国企业的海尔开始以国际品牌的形象出现在日本,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带给日本企业的刺激可想而知。” 

  然而,“走出去”的艰难“里边的人”恐怕很难体会得到。时振玉,2000年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海尔工作,今年3月由海尔研发推进本部派驻日本。他起草了协议,日本人说不行,要由日方起草。晚上吃过饭,有时还要灌点酒,临别时日本人才把协议交给他。回到宿舍,熬到凌晨4点钟,画上一个表,逐条分析对海尔的不利所在。第二天早晨,27岁的他,又一个人独自面对五六个总年龄超过250岁的日本人,进行谈判……

  海尔,1995年以来,一直把进入《财富》“世界500强”作为努力目标。那一年即1995年,海尔销售额43亿元,是同年“世界500强”最后一名的十三分之一。到去年即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达到806亿元,已是同年“世界500强”最后一名(日本川崎重工,营业额101.7亿美元)的十三分之十二。今年前8个月,在原材料供应十分紧张的大环境下,海尔国内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55%,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额;海外市场更是翻番增长。2004年,海尔的全球营业额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没有什么意外的话,记者估计,明年7月,海尔将圆梦“世界500强”!


  如果海尔能在2004年跻身“世界500强”的话,其意义可非上汽集团2003年进入“世界500强”可比。因为上汽靠的是把国外品牌的汽车拿到中国来卖,海尔则是把中国品牌的家电,卖到全世界去。过个四五十年,比如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家电在世界上可能会有自己的“松下”,但中国汽车会有自己的“丰田”吗?

  如果再退回去,海尔就没脸进中国大使馆了

  10月13日下午,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举行《首席执行官》电影招待会,来宾都是日本政界、商界和文化界的名流。150个位子的会场,临时加到了180个。

  电影放映前,中国新驻日本大使王毅先生,在大使馆接见了张瑞敏和吴天明一行。去年8月海尔广告点亮银座时,中国驻日公使参赞吕淑云女士出席亮灯仪式,曾让日本三洋公司的一位副社长十分感慨,说日本企业进军海外,就“得不到海尔这样的加油”。

  向王毅大使简要汇报过海尔进入日本市场的情况后,张瑞敏说:“日本是个非常难进的市场,因为日本是个家电王国,消费者非常挑剔。昨天,一位日本记者还说,海尔在日本市场即使做不成功的话,也没有关系,也不丢人,因为很多世界名牌在日本都失败了。但海尔既然进来,就不能再退出去了!再退回去,就没脸进中国大使馆的门儿了。” 

  王毅问张瑞敏是第几次到日本,张说“很多次了”。张瑞敏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引进技术,后来是购买零部件,现在是开拓市场。以前到日本来,人家对你很客气,因为你买他的东西嘛。现在不太客气了,因为你要占人家的市场了。”

  王毅大使说,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应该像海尔这样,到海外去树立自己的形象;海尔到日本来,也是符合日本消费者的利益的。

  其实,“不太客气”的只是日本同行业的竞争者。东京的帝国饭店,就为张瑞敏的到来,专门在VIP通道插上了中国国旗,十几个管理人员站在门口,列队迎送。这是一个自强也尊敬强者的国度。遥想当年,张瑞敏初到日本,只能见到日本企业科长一级的干部;想参观一下工厂,人家也不让,只好装做分供方,混进日本企业的工厂里看看。一米八三的大个,晚上睡觉,脚都伸到床外……

  掌声响起,电影结束了。张瑞敏和吴天明站在使馆大堂,跟大家握别、留影,持续半个多小时,发光了携带的所有名片。一位日本老太太挤上前来,跟张瑞敏说:“很感动!中国企业,加油吧!”

  电影放映时,日本富士电视台来了17个人的强大阵容,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内采访张瑞敏。专访开始前,主持人看见别在张瑞敏衣领上的海尔徽章,问这“两个小孩”是什么意思。张瑞敏向她简要介绍了海尔创业伊始与德国企业的合作经历,然后把徽章摘下来,说:“送给你。”主持人十分高兴,说将来要戴着这“两个小孩”到青岛去找张瑞敏。

  经济衰退,但不能说日本企业没有竞争力了

  在东京的两天里,张瑞敏的时间几乎全部被日本记者占用了。10月13日上午,接受了《钻石周刊》、《日本经济新闻》和《朝日新闻》的三拨儿专访后,日本时事通讯社的记者,又坚持约了10分钟的采访。因为联络方面出了点问题,这位记者就一直等在帝国饭店的大堂里,直到下午1点半张瑞敏出来,在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汽车上,采访了张瑞敏。

  张瑞敏说:“海尔看好日本市场,主要是看好日本消费者的挑剔。海尔有句话:消费者的抱怨,是送给企业的最好礼物。日本消费者最挑剔,抱怨也就最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收到更多的礼物。如果海尔在日本市场站住了脚,从质量上讲,全世界到哪儿去就都没有问题了。一些韩国品牌在日本经营惨淡,但决不退出,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在回答记者“日本企业如何恢复竞争能力”的提问时,张瑞敏说:“我不认为日本企业没有竞争力了。只是他们的某些做法,到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比如用工制度。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日本企业的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在技术方面,日本企业仍然具有中国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日本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不够快,使其技术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张瑞敏“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管理实践中,多处可见日本企业的影子。比如“日清管理”,比如“造物先造人”等。“海尔学习日本企业,只有一条没学,就是‘年功序列’。”喜欢读书的张瑞敏对本报记者说:“当年,日本遣唐使到中国去,什么都学了,只有两条没学:一是科举制度,二是宦官制度。”

  张氏好学而又善思。那天早餐时,大家闲扯。刚刚在乌克兰拍完《牛虻》的吴天明,感慨在乌克兰即使到自由市场上买东西,也不骗人,也不用砍价。张瑞敏说这是因为还没有进入市场经济的缘故。“没进入的,不骗人;真正成熟的,也不骗人;只有转型中的,才可能骗人。”

  13日晚上,两天的首映活动结束后,张瑞敏从东京赶往大阪,去拜会海尔的日本合作伙伴———三洋电机的井植敏会长。井植敏的父亲,就是本文前面提到的三洋电机的创始人井植岁男。井植岁男的姐姐井植梅野,是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夫人。“松下王国”的事业,最初就是从这三个人起步的。

  因为12日晚上东京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反响很大,昨天刚刚采访了张瑞敏的日本记者,一定要做后续报道,说“就10分钟,然后自己消失”。当晚,他果然拿着一个小DV,也上了“新干线”……

  国内颇有影响的《中国企业家》杂志,2003年9月发表过一项中日两国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松下幸之助和张瑞敏,分别成为中日两国企业家心目中最具知名度的企业家。在回答“未来5至10年,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将在哪个行业进行激烈竞争”的问题时,两国企业家同时把目光锁定在“家电”上面。


  15日上午,本报记者在大阪跟张瑞敏到日本著名的电器连锁超市BIC考察市场。两个小时,从一楼转到七楼。张瑞敏手里拿着个小本子,不时地记点什么。

  看到海尔新型的“双动力”洗衣机跟其他品牌的产品放在一起,张瑞敏惋惜道:“这么好的东西,有点淹了。”记者注意到,这款容量6公斤的“双动力”洗衣机,标价44940日元。海尔的另一款5公斤波轮洗衣机,标价19800日元,低于日本品牌,与韩国品牌持平。2.3公斤的“小小神童”,标价20435日元。5公斤带烘干的滚筒洗衣机,标价62790日元,高于韩国产品的57500日元。

  海尔做海外市场,战略上讲究“先难后易”,战术上却是“先易后难”。在产品策略上,实行的是“缝隙战略”。可在家电王国的日本,记者真的看不出这里还有多大的“缝隙”。

  海尔日本公司的田中先生说,日本是高度饱和的市场,(从连锁店)出去一个才能进来一个,进来一个就意味着得出去一个。

  看过BIC,就要回国了。中午用餐时,张瑞敏问:“感觉怎么样?”

  我说:“我现在比较理解日本记者‘也不丢人’的话了!”

  桌上听得懂中国话的,一下都笑了。

  张瑞敏说:“将来如果海尔在日本市场失败了,可能除了你为我们做点辩解外,其他的就是一片声讨了……”

  海尔和张瑞敏,正是这种“中国精神”的典范

  在日期间,记者注意到,10月14日,日本各大报章同时刊发了一条消息:《日本恢复竞争力十杰》。报道说,世界经济论坛日前发布《2004-2005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日本的排名由去年的第11位跃升到第9位。

  中国在此排行榜上,列第46位。

  谚云: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以占世界六十分之一的人口,拥有全球GDP的八分之一。中国,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拥有全球GDP的二十五分之一。换句话说,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0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跟韩国企业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不同,日本的经济衰退,多少有点“温水煮蛤蟆”的味道。近年来,尽管日本人从来不愿意公开表示向美国学习,但实际上,日本企业正在按照美国企业的价值观悄悄变革。比如,“为股东创造价值”这种典型的美国式语言,开始挂在包括索尼的出井伸之这样日本一流企业家的口上。

  技术创新上,美国无疑是日本企业学习的榜样;但对日本企业来说,眼下比技术更为重要或者说更为缺乏的,是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的精神!正是靠着这么一股精气神儿,日本从战后的废墟上站立起来,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经历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失去的十年”后,他们十分怀念并希望重新找回这种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欣欣向荣的中国经济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精神”,在老一辈日本人眼里,一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吧……

  ———而海尔和张瑞敏,正是这种“中国精神”的典范!

  试想,中国的“无形”与美国的“有形”一旦结合,势必产生巨大的能量,或可催生出一个新的、充满生机以及欲望的日本?

  日本人拿海尔说事,期望通过这种“精神返销”重新唤起国人的创业激情;

  我拿“日本人拿海尔说事”再来说事,提醒同胞们时刻记着:家有强邻!

  ———也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吧。(陈玉明)---北京青年报

上一页  [1] [2]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熊本熊震后首次现身东京 卖萌感

    日清推出“世界杯面选举” 纪念

    不二家巧克力点心内疑混入橡胶

    奥巴马来广岛,安倍去珍珠港吗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