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仪突然取消跟小泉的会谈回国,其实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中日双方的不满已经表面化,相互忍无可忍,外交关系进入一个僵持和较量的阶段。中日政治和经济利益的碰车,提前来到了。
虽然我对日本普通人民,社会文化有良好的印象,并且尽可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促进中日人民的了解和交往,可是,我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明确地感觉到,日中之间,在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之间的势力范围,还要再经过一番艰苦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以决出东亚的雌雄。
日本的政治家与普通知识份子还有普通老百姓之间有很大的距离。日本人投票选举议员,然后据多数议席团体再暗箱操作选出总理。日本的选举投票率有时低于50%。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大多数普通人民,特别是一般知识分子如教师,虽然承认和懊悔战争时期对中国人民的加害历史,热心中日的交流和友好,日本少数政客却一再抵赖战争的罪行和责任,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日本战后在经济、技术、科学、社会环境建设所取得的骄人的成就助长了这种大日本至上意识。在实现他们的“正常国家化”意图的过程中,他们一定会谋求更多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力,以实现他们的目的。这样,日本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的较量,就不可避免。
日本政客很执著目标,也非常地深谋远虑,注意细节上的功夫。基本上他们只在意美国的态度。日本政客里,从心眼里看得起中国的人估计极少,虽然战败,但他们从不觉得输给过中国军队。他们鄙视他们认为的“大中华思想”,认为中国妄自尊大,社会各层面却都远落后于日本。他们对中国持一种傲慢的心态。 另一方面,中国政客和普通人民对现代的日本知之甚少,媒体的报道又有意无意地低估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政客和百姓的盲目自持,出现“抵制日货”这样在国际经济全面相互关联时代的义和团式盲目冲动。在低估日本政客的政策和谋略时,出现“拂袖而去”这样的对冲突处理的僵硬和束手无策。
现在似乎是两国政客们已经进入摊牌的阶段,中日关系可能要面临剧烈的冲碰,唯有在两败俱伤之后,日本人在中国面前的大日本意识才会受到挫折和抑制,中国人也才会进一步认识到与日本的经济技术以及政治的积极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抵制日货”和“拂袖而去”的感情用事才会得到彻底反思。东亚政治经济势力版图重新划定,两国重新开始一个更理智和相互尊重的交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