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IT >> 正文

Google中国步入后三驾马车时代 谁将走向成功?

作者:未知  来源:互联网周刊   更新:2007-1-22 12:27:4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作者:明叔亮 董晓常

  谁会成为那个带领Google在中国市场走向成功的人,有没有这样一个人?

  自2006年10月之后,周韶宁即将离开Google的消息便一直在坊间流传,但是周韶宁多次出面否认。
直到2006年年底,周韶宁才正式宣布离开。“离开也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需要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不能影响到Google的业务进展,也不能影响到员工的士气。”已经离开的Google某高层如是说,“毕竟,Google待我们不薄。”

  作为联合总裁的李开复、周韶宁以及亚太区总监的王怀南曾经被称作是Google中国的三驾马车,也曾经是一个被广泛看好的组合。但在一年之后,周、王二人均低调离开。此前,曾经有媒体称周韶宁离开Google是因为自己的一份未来发展报告被Google总部拒绝而愤然出走,也有人猜测是因为业绩欠佳而离职。

  现在来看,过去一年的时间当中,周韶宁为Google在中国物色了20家授权渠道,年度渠道销售增长了几倍,虽然距离Google的终极期待不无距离,但是对于一个奠基者来说,已然足够,业绩欠佳一说明显不成立。而所谓的发展报告一说,现在看来也多属虚妄,这样的故事似乎更像是发生在雅虎而不是Google。

  最为可信的理由还是周韶宁自己所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实上在接到Google的任命之前,周韶宁早已经有意结束自己的打工生涯而自己创业,只不过对具体的创业方向还在犹豫。而与周韶宁几乎同时离开Google的王怀南此前也曾经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辗转过多次,现在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对于Google来说,中国区的人力结构配备在三驾马车解体之后又重新回到原点,究竟是李开复独力支撑大局,还是新人选入替,还在未定之中。

  告别双核

  2006年初,周韶宁在南京接受《互联网周刊》专访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改变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环境。言犹在耳,一年时间过去,周韶宁已经告别Google。

  周韶宁上任之时,Google非常看重他的领导能力。“周韶宁的领导能力和经验对于Google中国的业务发展计划来说是一项宝贵资产,他有领导企业在复杂的中国市场上获得成功的实际经验。”Google全球销售和市场运营高级副总裁Omid Kordestani曾如此评价。“他将帮助我们加快Google在中国的运营。”

  和外界所熟知的分工不同,据Google内部人士透露,周韶宁此前一直负责所有的运营部门,包括财务、渠道、市场(面向公司用户)、法律、招聘等。而李开复则负责技术、产品、公关、政府关系和市场(面向个人用户)等部门。周韶宁和李开复并行直接向总部相应部门负责,而在有交叉的招聘部分,周韶宁和李开复则各自负责所管辖部门人员的招聘。

  周韶宁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似乎一直未能适应Google的风格。在Google北京总部落成的时候,低调的周韶宁只说了几句话,告诉大家要“Play hard,Work hard”,便转身离开。或许出身自传统电信制造行业的周对互联网文化最前沿的Google来说,风格差距的确是太大了。

  用Google.cn搜索“周韶宁”一词会得到19.5万个搜索结果,而搜索“李开复”一词则会得到103万个搜索结果。两个不同的搜索结果鲜明地体现出两个人的不同风格:周韶宁低调务实,执行能力强,而李开复则是媒体的宠儿,在学生中拥有强大的号召力。

  现在看来,联合总裁的设置是否合适有待商榷。“过去微软二合一的模式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管理模式,而英特尔的模式是两个人做同样的位置,也是一种很差的管理模式。”谈及Google的双总裁架构,唐骏如此评价,“Google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选择,好在企业内部的分工还比较明确。但我认为也不是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最好的模式就是一个人统管所有。”

  两个互补的联合总裁看起来相得益彰,但这个Google总部苦心设计的联合总裁的双核架构却并非完美无缺。“我觉得我们的主帅在选择上或者任务界定上有一些不妥。”一位Google中国的前高级经理直言不讳地表示。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周韶宁的离开虽然不无遗憾,但是对于Google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却恐怕不无益处,不管怎样,无论是谁,Google中国肯定会有一个绝对的领导者了。“我觉得我们不会延续联合总裁的设置了。”李开复的特别助理郭去疾说。

  李开复的角色

  在周韶宁离开之时,Google并未宣布其继任者,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李开复会是Google中国唯一的统帅。

  “一个过渡性的人物”。多位分析人士在谈到李开复时断言,其中也包括曾经同李开复共事过的前Google高管。“虽然开复是一个不狭隘的工程师,但是在互联网的运营经验上有所欠缺,开复可能不会是最合适的人选。”

  认为李开复缺少互联网运营经验的人并不在少数。但是曾经与李开复有过多次沟通的吕伯望却力挺李开复的领导力在他看来,说李开复缺少运营经验的观点失之于标签化,从他跟李开复的接触来看,李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他对中国市场的情况非常了解。

  虽然迅雷在校园招聘当中有相当的号召力,但是在同Google正面竞争时,邹胜龙还是眼见多个自己看中的学生慕李开复之名而去。在Google与迅雷的战略合作当中,几次接触下来,邹胜龙感觉李开复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学者,而且在商业策略和管理上也非常到位。

  在过去半年时间当中,李开复已经快速组建了Google在中国的研究院,在2007年上海研究院成立之后,Google在中国总共会有三个研究院:北京、上海、台北。在高科技人才争夺异常激烈的时期,李开复的声望和能力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早在微软时代,李开复就已经有过上佳的表现。

  在周韶宁离开之后,李开复也明显地开始肩挑起更多的责任,在Google与迅雷的合作等关键性的战术布局当中,李开复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但对于Google中国统帅的位置来说,一个优秀的执行者有时候还未必足够,单纯地将Google的文化复制到中国,只能起到一个奠基者的作用,而未必能保证取得最后的成功。在最直接的商业竞争当中,李开复能否证明自己,现在还难下断言。

  寻找“陈永正”

  找一个合适的统帅几乎是所有跨国公司在中国都要面临的难题,统帅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成败。过去的微软中国,在几任明星总裁的带领下都未能有好的建树,直到陈永正入主,以务实低调的姿态推进微软与中国政府以及本土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才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周韶宁和王怀南如此短的时间里就从Google离开或许也会给后来者警示:能将小灵通运作成功的周韶宁尚且不能胜任Google中国化的工作,后来者一定需要多掂量一下。

  跨国公司的内部沟通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少说一句可能得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多说一句有可能会得罪人。”曾在多家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人士分析。而有离开Google的高层透露,自己离开的最直接原因是厌烦了不断去教育别人。

  对于Google来说,真正能将其在中国市场带上正轨的人,一定要有出色的沟通能力,既能顺畅地同Google总部沟通,适应美国式的文化,同时又要同本土的团队和政策部门有很好的沟通。

  同时,如何应对中国互联网的复杂竞争局面,学会在中国的市场环境当中生存和发展,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在搜索市场上,除了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并深受投资人宠爱的百度之外,马云和张朝阳亦都有机会在这一市场一决高下。

  在沟通能力方面,熟识美国公司习惯的李开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在熟悉中国政策和市场方面,周韶宁无疑更具经验,但可惜的是,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陈永正型的统帅或许是Google最需要的人,但放眼望去,国内这样的人选实在是凤毛麟角。虽然指责Google中国进展的人很多,但是敢保证比李开复和周韶宁做得更好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越来越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也开始倾向于自己创业而不是为别人打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