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t特约评论】最近硅谷动力网站发表了一篇名为《周韶宁走了 Gmail开放注册》的评论,感觉是在用中国互联网的“鼠目寸光”来解读全球网络巨头Google的战略举动,有些“乱点鸳鸯谱”的味道。
Gmail的全面开放,是一个意料之中的举动。
就在面向欧洲、中东、非洲和巴西开放之后,Google公司高层已经放言,将很快在全球开放注册。果然,不到几天就兑现了诺言。
至于从战略层面,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一是Google在硬件、技术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满足全球用户的蜂拥而至。另外一个方面,Google公司高层也说了,Gmail已经成为Google各项业务的驱动力(Google创始人称之为“基石”),而不是之前以Ajax技术让用户和业界震惊的“新鲜玩意儿”了。
Google全球业务和Google中国业务的差距和“异化”,正如同“Google”和“谷歌”两个品牌的天上人间。在太平洋东岸,Google象征着创新和神奇,在搜索业务方面占据了半壁江山,让雅虎和微软臣服。
而在中国市场,“谷歌”甚至拿不出一点“Google样”,市场份额持续走低,李开复除了大学演讲作秀、搬家、招人、开空头支票之外,却拿不出和百度抗衡的自信(新闻搜索甚至溃败到新浪爱问之后),甚至到了和艾瑞斤斤计较的地步。后来,又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几个所谓市场精英,搞了一出“谷歌”的闹剧(反谷歌签名网站出现)。再后来,不知道又从哪里来的一个“亚洲投资总监”,在中国南方投资了一个以传播盗版为主要使用功能的P2P下载工具,将“不作恶”的神圣训言抛在了脑后。
综上所述,由于在中国市场上的糟糕表现和不明智举动,今天的“Google中国”(或“谷歌”)已经和更多人所欣赏羡慕的美国Google渐行渐远。所以说,包括Gmail、Google
Talk在内的产品和举措属于美国Google的范畴,切莫扯到大洋此岸的“中国谷歌”身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