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连续在福建省的茶叶主产地区组织召开三场有关茶叶安全生产的会议。令人遗憾的是,记者从会上获知,自去年8月出口日本的中国乌龙茶因连续三批被检出三唑磷农残超标而被日方实行命令检查(批批检查),至今出口日本的中国乌龙茶又有24批次被检出三唑磷农残超标。
按照日本官方去年5月29日实行的“肯定列表制度”规定,遭命令检查的产品,如果又有5%被检出不合格,那么日方将全面禁止对此类产品的进口。也就是说,中国的乌龙茶事实上正走到可能遭遇日本全面禁止进口的危险边缘。
农残超标面临危机
福建是我国茶叶最丰富和集中的区域,茶叶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乌龙茶作为特种茶的龙头品种,约占全国的80%。日本、欧盟、美国、香港等地每年从福建进口大量乌龙茶,尤其是日本,进口量约占65%。2006年,福建乌龙茶出口12626吨,占当年福建茶叶出口总量的72.6%。
据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危赛明分析,由于近十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年年增长,带来了福建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兴旺;乌龙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日本,2000年以后红遍中国,至今福建涉茶从业人员达到全省人口的十分之一。危赛明说,乌龙茶遭遇日本命令检查的进口窘境,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一问题,任其发展,将给福建的茶产业带来巨大损害。
为什么中国的乌龙茶产业发展在看似蒸蒸日上的情形下,会遭遇这种尴尬?福州检验检疫局食检处处长连文钦解释道,中国乌龙茶面临出口困境,有技术壁垒的因素。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后,对茶叶的农残检测项目多达276项,而且指标非常苛刻,有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和经营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使用农药不够规范的问题,从福州检验检疫局监控的情况看,这两年有关茶叶的农残检出率还是比较高的。还有,茶叶企业的诚信经营方面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福州今年1月份一批乌龙茶出口日本被检出三唑磷农残超标,其实这批货之前已经被我们的检验检疫部门检出有问题,且告知不能出口,但这家企业最终还是绕道香港去了日本。据了解,目前被检出的20多批三唑磷超标的乌龙茶,大多不是来自备案基地或注册加工公司的产品。
危赛明认为,我国的茶叶所以出现农残超标问题,还与我国现行的茶叶生产农残标准远远落后于日本、欧盟有关。据了解,我国2005年10月10日实施的有关茶叶新标准,加上污染物,所有的检测项目也只有11项,与欧盟的210项及日本的276项相比,差距甚大。
安全生产警钟敲响
近十年是福建茶叶大发展的十年,然而福建茶叶出口从2001年起却呈波浪式下降,2001年出口2.04万吨,2004年降至1.39万吨,经过2005、2006年的恢复性增长,2006年出口量仍仅为1.74万吨,不及2001年的水平。最主要原因是乌龙茶和绿茶出口减少。福建是中国产茶第一大省,而出口量仅居全国第四,远不如产茶在国内居老二的浙江。
危赛明说,这一次中国乌龙茶遭遇日本命令检查的局面,无疑对福建整个茶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从源头抓茶叶生产的安全与规范;如果任由目前的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迟早会陷入被动。尽管我们还有国内市场,但在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城门失火焉得不殃及池鱼?
如何摆脱中国乌龙茶目前面临的困境?最关键的是抓源头,从规范安全生产和安全用药入手。危赛明认为,应从六个方面着手:1.建立安全可靠的茶叶生产基地和可追溯体系,确保产品农残卫生指标符合进口国要求;2.结合国外标准和中国茶叶生产实际,尽快出台统一的茶叶农残卫生标准和统一的农残检测方法;3.切实加强对农药生产厂家的监督、检查,规范注明农药有效成分,严禁生产、销售违禁农药;4.加强宣传、培训,使广大茶农做到科学、合理用药;5.各级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与协同,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切实加强行业监管和企业自律、互律;6.加强与进口国政府间双边对等谈判,以保护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针对包括茶叶在内的食品出口,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三个全面”管理:全面实施源头治理,全面推行公司+公司+基地+标准生产管理模式,全面在种植养殖基地实行原料基地备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