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朝日新闻》报道,由于近年来日本在国际组织高层职位上竞选连连败北,日本外务省已经成立“选举对策委员会”,“要让日本在联合国机构的选举中取胜”,并由外相麻生太郎亲自担任总指挥,“以对抗中国在国际公务员竞选上咄咄逼人之势”。
各国在联合国系统的国际公务员人数很大一部分和各国所分担的会费比率直接相关。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一直在国际公务员系统占主导优势。在某些重要的专门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长期由西方国家人士担任主要职位。
据日本外务省统计,2003年底,在联合国各机构中D级和P级以上的日本人共有610人,目前担任机构负责人的只有1人,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值得重视的是,这些人中,担任主任以上领导职务的共有30多人,分布在20多个重要机构,覆盖金融、裁军、维和、医疗、粮食、知识产权等领域。在欧美占强势的金融机构中,也有不少日本人士担任重要职务。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任副理事、世界银行副总裁兼驻日特别代表、世界银行欧洲中亚副总裁和亚洲开发银行总裁等。
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国际公务员培训选派机制和国家层面的竞选策略。这与其争取“入常”,成为政治大国的目的直接相关。实际上,经过数十年经营,日本在国际机构内既占有重要机构的大批中层岗位,还拥有大批的低层年轻人员。虽然中国在高层职位上有所突破,但在中低两个层级上,中国还很难在短期内对日本构成竞争。
总体来说,在国际公务员问题上,中日两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中国主动参与国际机构的工作,是源自逐渐开放的大国心态以及对国际社会责任的担当意识。而这,远非日本所一厢情愿的狭隘解读---是出于“狙击日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