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栗康平,1981年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泥之河》便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此后他的电影之路一直延续着辉煌。1984年的作品《为了伽耶子》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90年的作品《死之棘》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得奖;1996年的作品《沉睡的男人》在柏林和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尽管20多年来,他才拍摄了5部影片,但他坚持“想拍摄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就不能在商业结构里去考虑”。这一次,小栗康平担任了200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国际评委。
导演也会崩溃的
记者:你说希望此次上海之行能看到上海电影节和釜山电影节的不同,怎么解释?
小栗康平:概括地来说,日本东京电影节是电影商业人士们的电影节。釜山电影界是在国家的支持下,由很多志愿者们支撑起来的电影节,他们有很多的创意,让各国年轻导演和来自欧洲的制片人投资人见面以获得更多的拍片机会,他们在考虑电影节究竟能做到什么;而上海电影节可能是以国家为主举办的。继中国第五代导演之后,中国的年轻导演们也以多种方式出现,我期待上海电影节能够体现这种多样化。
记者:中国很多年轻导演会因为国内市场和商业因素对自己艺术追求上的压力而追求国际市场。日本电影人有相同的经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