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日本籍科学家的名字出现在诺奖获奖名单中

作者:未知  来源:搜狐   更新:2008-10-13 20:28:00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连续三天,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医学与生理学、物理学、化学)陆续颁出。日本科学家因第九次问鼎诺贝尔奖而格外引人注目。自1949年汤川秀树因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存在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已有11位日本籍科学家的名字出现在诺奖获奖名单中。
 

  中国与日本地理相近、文化相近,透析日本科学家频频获奖的原因,或许能给我们启示———不仅为了得诺奖,更是为了尽早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专家参与高层决策

  上海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分析,在日本,最高的政府科技决策机构是内阁府的综合科学技术会议。首相作为主席,直接召集内阁大臣、著名学者、资深企业家等参与,根据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和《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制订基本政策,分配科技预算等。这样的科研环境,有利于科学家专心致力于自己的研究。

  中国科技决策过程,也在逐渐建立类似的专家委员会制度。如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就集纳了各方专家的意见。当然,在专家咨询的制度化、常规化方面,和日本尚有差距。

  “金字塔”人才结构

  所谓金字塔人才结构,就是教授在金字塔的顶上,下面有很多副教授、更多的助手,只有做出突出成绩,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拔。这有一点“论资排辈”的性质,但能使大家安心在自己的岗位上,甘愿坐“冷板凳”,踏踏实实搞科研。

  相比之下,我国的人才体制,尤其在引进人才方面,有点像“直升飞机一步到达”:留学回来的博士,短期内就有可能升到很高的学术位置。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某种程度上也会在研究者群体中,滋生出浮躁心态。破格提升的机会使个别人把心思放在如何通过科研争取晋升上,反而破坏了潜心钻研的学术氛围。

  鼓励自由探索的氛围

  日本的基础研究起步早,成就多。这和鼓励自由探索的社会氛围不无关系。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所教授高桥正征高中一年级时凭沙丘植物研究获得“学生科学奖”,从此迷上植物生态学,一生探究植物奥秘。在日本,不少研究人员都有年少获奖的经历。这样的奖项在日本多如牛毛,提高了日本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素养。

  我国这几年也开始设立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项,但毕竟刚刚起步,影响人群有限,其积极作用有待数十年后考量。而且,如何避免创新奖项不被利用为升学“敲门砖”,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闻录入:贯通编辑B    责任编辑:贯通编辑B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