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第44届总统选举从一开始就是一台热闹的大戏。希拉里,女性,前第一夫人;奥巴马,黑人,年轻;麦凯恩,大龄;后来竟然又杀出一个“故事”颇多的美女搭档佩林,仅凭这几位引人瞩目的候选人就足以让世界人民看得眼花缭乱。中国也不例外,各大网站给足了空间,让“希粉”、“奥粉”、“麦粉”以及关心、研究美国大选的专家学者们看了够。
关于奥巴马的成功,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归功于互联网。奥巴马年轻、新锐,深刻领会互联网精神,在竞选当中把Web2.0的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毋容置疑,是互联网助他圆了美国梦。于是奥巴马互联网政治旋风越刮越猛,从美洲大陆刮到了亚洲日本,惊动了日本政坛,使日本的政治家们几家欢喜几家愁。
美国《新闻周刊》以《日执政党畏惧奥巴马效应》做标题剖析了日本互联网政治特色和日本政界应对奥巴马互联网效应的对策。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刊分析报道的依据以及“奥巴马效应”对日本选举文化到底有多大冲击,记者日前专访了日本公派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留学生、青年作家加藤嘉一。
日本的互联网政治还没有形成气候
随着候选人通过互联网动员支持者和接收捐款,互联网可能正在改变其他国家的政治形态。在美国,奥巴马已经证明了自己是这门新艺术的大师,他的网站创造出了一个创纪录数额。然而在日本,互联网竞选活动仍然被证明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该国的政治统治集团畏惧媒体潜在的巨大改变力。加藤嘉一说,《新闻周刊》引用的素材都是事实,作者的分析也很到位。日本是世界上网络最发达的国家之一;60%以上的公民拥有高速宽带,电子商务也在蓬勃发展。日本人写博客的比例比任何国家都高,政治家们的确会使用网络来做一些事情,但都是生活琐事,很少谈论政治。主要原因是日本人不太喜欢公开表达政治意见,尤其是不会通过互联网来表达政治意见,日本人上网的目的和动力是讨论社会问题,与社会互动。日本的舆论基本上是电视和报纸垄断的,广播的影响力已经是微乎其微,互联网对日本的政治影响力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它不可能改变日本的政治形态。
在日本政坛更深层的问题是存在的,但政客们不拿政策来斗争,执政党和在野党都都乐意谈论对方的丑闻。奥巴马胜选之后,日本政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有些人确实很担心这种互联网效应会不会渗透到日本的选举当中。至少有一股力量正在努力推动改变:反对党日本民主党。“自民党固执地以为,更广泛地利用互联网将有利于民主党。”身处议会上院的党员Kan Suzuki说,日本的执政党带着畏惧目睹了奥巴马利用互联网大获成功。自民党不希望看到奥巴马现象在这里发生。
加藤嘉一说,日本最近非常流行政客出书,政治家自己写书,比如安倍、麻生在内,包括其他政治家都写过。这既是政治家的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拉票的过程。政治家们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他们在其网站上介绍自己的书,写日记谈自己对生活的感言。也有人用得比较巧妙,比如防卫大臣小池百合子,她是一位精通媒体的政治家,她曾经是媒体人。小池百合子先是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或者通过参加电视、报纸和杂志组织的一些座谈会,然后把在会议上的发言内容上载到自己的网站。电视座谈会是日本近年来比较盛行也是最受欢迎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很多政客愿意去电视台参加这类节目,跟媒体人或者社会评论员聊天,以此来扩大传播效果。再就是日本的纸质媒体很发达,日本人非常爱看报纸,《读卖新闻》发行量已经超过1000万了。因此,今天的日本仍然是报纸、电视占主导地位,互联网的影响力十分有限,网络政治变化不会太快,奥巴马效应在日本政坛短时间翻不起大浪。
Change,奥巴马效应的关键词
奥巴马之所以能够以绝对优势战胜对方,除了使用互联网这个现代科技作为利器之外,还有他的个人魅力。加藤嘉一对奥巴马的演讲风格颇为赞赏,称他是21世纪最伟大的演说家之一。他说,21世纪社会形成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同感。一个政治家,一个年轻人,一个企业家,一个媒体人如何取得大家的认同感,这很关键。上个世纪以建设信息社会为目标,大家强调的是怎么样通过咨询公司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把信息变成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主要是内在的。但以后,不光取决于你内在的知识和智慧,还要看你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你如何取得大家的认同感,这一点奥巴马做得非常成功。他演讲的内容符合民心,他演讲的方式很有感染力,人们听得很过瘾。Change(变化、变革)这个词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很容易被人接受。加藤嘉一说:“据我了解中国不少年轻人也很喜欢奥巴马,这恐怕也是受change这个词的感染,今天的中国对change的感受比任何国家都更加深刻。过去的30年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奥巴马提出的change应该翻译成变革,变革和变化是有区别的,变革是指改变事物的本质,而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产生新的情况。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心思变,奥巴马的change不仅代表了他未来的执政理念,也表达了社会公民的意愿,所以才有了一呼百应的效果,所以奥巴马效应的关键词除了互联网,还有change。
日本现在无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对奥巴马的关注主要是他的变革。就是前面谈到的change。奥巴马的演讲非常有技巧,日本国民多数对英文的理解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奥巴马的“change ,we need. Yes ,we can.......Yes ,we can.......Yes ,we can.”等一连串简单的句子既具有感染力,又富有号召力。日本电视台主持人在节目开头或结尾也是喜欢用“change ”或者“Yes ,we can.”于是“change ,Yes ,we can.”很快成了日本年轻人的流行语。
加藤嘉一还告诉记者,受奥巴马效应的感染,日本很快出了奥巴马自传,但日本人对他的内涵和成长过程并不感兴趣。这是因为现在日本有很多人对现状不满,经济不景气,政客互相揭露丑闻等,国民已经很烦了。奥巴马这种新的演讲形式在日本国民当中起到了一种兴奋剂的作用,奥巴马和change对日本年轻人来讲就意味着“帅”或者“酷”,仅此而已。
变化势在必行
有人戏言,不会用互联网的当不好总统。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政治家们不仅要学会使用互联网,而且要深刻领会互联网精神,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帮助他们完成施政目标。日本是一个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国家,从一开始就有非常长远的战略规划,比如e-日本和u-日本。但在选举中要想使用互联网,就会面对历时58年的选举法。(该法最初适用于印刷品,但现在已扩展至也涵盖虚拟事宜。)一旦正式竞选开始,候选人将被禁止更新其主页,发布或修改博客——播客是允许的,因为法律只适用于文字和图片,发布政治声明,或发送竞选短信到手机上。附加法规禁止捐助者通过在线使用信用卡支持候选人,这点有效防止了网上筹款。
除此之外,还有非正式的限制手段。约80%的日本宽带基础设施都由一个公司所拥有和经营——日本电报电话公司;该公司被批评为利用其占垄断地位的光纤网络,损害意图提供其它服务内容的竞争对手。这家以前归政府所有的公司于1985年私有化,但其经理人仍和执政党自民党和官僚阶层保留密切联系。同时,全能的日本总务省不仅制定国家电信战略,而且管理网络,从而身兼球员和裁判的双重角色,而这种角色关系在其他国家通常是分离的。其结果是,权力系统的批评人士担心存在赞成维持现状的倾向。
正如庆应义塾大学的Kim Jung Hoon教授在游说日本网站自由化时所说的那样,日本“由一个非常稳定而陈旧的政治制度所统治。” Kim Jung Hoon说:“政治家、官僚、媒体和大型企业都是紧密关联的。基本上说,他们想要制止和消除任何变化的可能。而互联网正是变化的一个主要来源。”
然而,无论是否喜欢,变化的迹象都正在开始出现。政治家们开始发现Youtube及其类似网站制造流言的力量。在最近东京和大阪的市政选举中,一些网络爱好者使用视频共享网站,发布候选人演说甚至竞选活动期间的视频。还有网民无视禁令,更新维基网页中某些候选人的词条。警方警告这是犯罪行为,但没有逮捕任何人。
加藤嘉一最后强调:“21世纪是灰色地带越来越扩大的一个时代。那灰色城是什么?是没有办法以黑或者白,对或者错,赢或者输、强或者弱等二元方式来衡量的就叫灰色,它是各方利益交融的一个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