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IT >> 正文

中国  从“追赶者”到“先行者”

作者:未知  来源:网易   更新:2009-4-27 13:48:29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1月,销售1万台;

    2月,销售3万台;

    3月,销售近4万台,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4月、5月、6月,订单爆满!

    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许多企业忧心忡忡。潍柴集团这份逆势上扬的业绩单,令人惊喜,让人振奋。

    是什么,使潍柴身处逆境却动力十足?

    “首先要归功于中央拉动内需的英明决策,使我们得以从容应对;其次是潍柴持之以恒自主创新的长期积累。”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

    机械制造业被誉为工业的脊梁。正是持之以恒的自主创新,使潍柴这家老国有企业用10年时间,实现年销售量增长100倍、利税增长124倍、利润增长530倍、资产总额增长21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4.4倍,跻身于中国500强的第106位,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挺起了“中国制造”的脊梁。 


    “领先半步,做行业的先行者,进入无人竞争领域!”这是潍柴的誓言,也是潍柴在行业中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内燃机行业由于缺少自主创新能力,重复走“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路子。但潍柴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行业。

    2005年3月13日,潍柴宣布,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升、12升大功率欧Ⅲ发动机,已由潍柴完成样机试制并将正式投产。此举标志着我国内燃机制造迈入自主创新的“中国动力时代”。

    2006年春,潍柴欧Ⅲ发动机——“蓝擎”批量生产,首批装备高档重型卡车,终结了国产高档商用车依赖“外国心”的历史。一辆以“蓝擎”为“心脏”的重型卡车,在同等负载的情况下,氮氧化物排放比国Ⅱ发动机减少一半,整体污染物减少40%,燃料消耗可降低5%至10%;比国Ⅲ标准污染物排放低20%,燃油消耗比世界最好纪录低3克/千瓦小时。欧洲权威部门鉴定认为,“蓝擎”已接近欧Ⅳ水平。

    “自主研发不是闭门造车,必须具备开放式思维。”谭旭光说,潍柴确定了“三不”原则:“不关门”——以开放的姿态利用好世界资源;“不排斥”——积极利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开展自主品牌的建设;“不违反”——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潍柴的技术开发模式别具一格:对重点科研项目,设立技术创新课题,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有权调度上至厂长、下到分支机构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目的就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过去一台新机型从设计到投产需要两三年时间,新开发的8170中速柴油机,仅用3个月。

    潍柴深知,在核心技术上要领先,在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上也要领先。为此,潍柴以每年开发300多个新产品新品种、获得上百项专利的速度,推动着中国柴油机行业的技术进步。近年来,他们先后推出针对高原、高寒、沙漠、港口等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且均以良好的适用性实现低油耗、高性能。

    潍柴执行总裁徐宏说,国家规定2009年实施国Ⅲ标准、2012年实施国Ⅳ标准,而潍柴2006年就生产出欧Ⅳ产品,去年又生产出欧Ⅴ产品,潍柴2号工厂已具备批量生产欧Ⅳ和欧Ⅴ产品的能力,“我们已完全进入生产一代、研发一代、贮备一代的良性循环状态。”

    机制创新  掌控核心技术,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产一台大功率发动机,通常需由成百上千个零部件配套。潍柴“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控核心技术,自产关键零部件,把最具优势的板块做强做优;把其它配件交给配套厂商,充分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只有掌控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不会受制于人。”谭旭光说。

    2008年初,潍柴推出又一个变革创新产品:国内首个客车及商用车专用“动力总成”系统。“动力总成”作为一款独立产品,系统由发动机、变速箱和车桥有机组成,被业内称为国内汽车行业最佳动力系统解决方案。

    潍柴为何要推出这款产品?原来,潍柴WD系列发动机虽然一直以油耗低著称,但因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的厂家长期以来各自为战,装配成整车后,发动机受到变速箱和车桥等牵制,优势得不到最佳发挥。2005年8月,潍柴斥资10亿成功收购湖南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了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零部件组成的重卡产业链,遂不失时机推出这项创举。有了“动力总成”系统,潍柴迅速协调产业链各子公司,通过对发动机、车桥和变速箱统一标准,多次实验,最终找出了整车最佳配置点。据潍柴技术中心主任佟德辉介绍,该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燃油消耗率最低的产品。

    “如今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产业链条、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应该注重系统创新。”谭旭光说。所谓系统创新,就是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引导、资源整合、研发协作、联合攻关和标准制定,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为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潍柴双管齐下,既加强“供应链管理”,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制造技术带给企业;又瞄向“研发共同体”,联合上游300多家供应商和下游的多家整车厂,发起创立“研发共同体”,共享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联手科研攻关。

    在去年潍柴400亿销售收入中,新产品产值占45%,贡献利润达六成以上。由于供应链管理和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化,5年来企业销售收入连续翻番增长,去年营业收入近500亿元,同比增长21%,出口7.85亿美元,同比增长67%,继续稳坐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的交椅。

    管理创新  不求所在所有,但求所用所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从去年初开始,公司就聘请国内外多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和专家,从战略、运营和干部素质三方面对公司“体检”,查找问题,及时整改。随后,公司的技术、营销、财务“智囊团”,远赴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全面调研和评估国际资本、产品和人才市场。在把握国内外两个市场未来走势后,公司迅速制定应对之策,未雨绸缪,提前开始降低成本、控制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积累了大量的现金储备,增强了企业抗风浪能力。

    “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从创新中获得最大收益。”“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得者谭旭光说。在他看来,管理体系中,对人的管理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人力资源是我们成功的重要保证。”采访中,谭旭光反复强调这一点。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战略,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引进和培养,用人性化思维去管理人力资源,这是潍柴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奥秘所在。

    潍柴的用人原则是“不求所在所有,但求所用所为”。设在奥地利格拉茨市的欧洲研发中心,是潍柴投资1亿多元,与奥地利的AVL公司联合建立的,潍柴派往的研发队伍多达上百人。与此同时,在欧洲研发中心工作的外国专家,也常常被召回潍柴总部,传授技术和理念。此举使潍柴始终处于世界内燃机技术最前沿。

    潍柴上海研发中心和杭州研发中心的100多位研发人员,人在“天堂”,“根”在潍柴。潍柴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都是分布在国内外技术精英的智慧结晶。为跻身世界技术前列,潍柴还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发机构携手,同时建立起一支由12名海外博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团”,还聘请多个专业咨询公司。

    “走遍天下,我是你不变的承诺;跨越巅峰,我是你同行的欢乐;创新时代,我是你挺直的脊梁;中国制造,我是你永远的收获!”在潍柴采访,这首由谭旭光作词的《中国,前进中有我》企业之歌,时时在耳边萦绕。透过美妙的旋律,我们听出了潍柴人的自信,更看到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美好的未来。


 

新闻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