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认为经济出现复苏萌芽的人,都应以日本为戒。在“失去的十年”中,日本至少两次经历过类似情况:即短暂的复苏迹象屈服于经济仍未摆脱危机的现实——那次危机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的破灭。20年过去了,即使是2002年至2008年日本6年经济增长所催生的、看似郁郁葱葱的枝叶,也归于枯萎、无果而终。此次源于美国的危机所造成的冲击,将使产出萎缩约6%。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日本那6年经济增长的突然加速,源自日本政府当时采取的政策,即前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通过其“不改革就无增长”的口号所宣扬的政策路线。小泉口号的内容应该是“无外部需求就无增长”。在他的任期内,日本的经济增长几乎全部基于来自美国、中国和其它地区的强劲需求。这种需求目前已一落千丈,日本经济扩张的希望也同样如此。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今年3月份的一年里,日本经济出现了近30年来的首次年度贸易赤字。出口、生产和资本支出均大幅下降。
有迹象显示,日本的出口下滑速度正在放缓。由于日本企业反应敏捷,库存的降幅甚至高于需求的降幅,这为生产的温和反弹奠定了基础。复苏的萌芽再次出现。但日本经济的其它领域在好转之前将进一步恶化。上周,瑞穗(Mizuho)成为最新一家原本预期盈利但最终披露巨亏的日本银行,该行本财年的亏损额接近60亿美元。尽管与被有毒资产击垮的西方同行相比,日本银行受有毒资产的影响较浅,但日本实体经济的崩溃仍对它们形成了拖累。贷款出现坏账,持股价值缩水,从而影响了日本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日本央行(BoJ)行长白川方明(Masaaki Shirakawa)上周在纽约警告称,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负面反馈所导致的恶性循环存在种种危害。日本过去能摆脱可怕的急剧萎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庞大的国外需求,这种需求令企业业绩大幅改善,有助于清理日本的银行业体系。美国和欧洲所面对的问题是,这里不存在类似的外部刺激因素。正如罗伯特·马德森(Robert Madsen)在本月的《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中所言:“我们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对其它行星的出口。”欧洲和美国不得不完全依靠自身实现复苏。这就是从日本银行业危机中得出的真正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