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政治 >> 正文

日本为何出现首相频繁更迭的“乱象”呢?

作者:未知  来源:全景网   更新:2009-8-12 16:50:04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日本如何出现首相频繁更迭的“乱象”呢?

2009年7月21日上午,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与全体内阁成员签署了解散众议院的文件。下午1时,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在全体会议上正式宣读了解散诏书。宣读完毕,按照日本惯例,麻生首相与大家振臂高呼“万岁!”,表情茫然,若有所失。民主党代表鸠山由纪夫也起立鼓掌,神情庄重,踌躇满志。

麻生这次举起“尚方宝剑”解散国会,是在本届众议院即将于9月届满到期的情况下提前解散的,也是在执政10个月内始终找不到有利时机,而不得不在首相人气低迷、自民党支持率低迷、经济景气低迷的情况下被迫解散的。这次解散,实际上意味着麻生首相将告别“相位”,成为继安倍晋三、福田康夫之后第三个执政一年的“短命内阁”;而且也意味着执政近53年的自民党,将继1993年之后再次丧失执政党地位而沦为在野党,麻生很可能成为“宫泽喜一第二”,成为丢失联合政权的“罪人”。

日本首相更迭乱象

麻生太郎是自1885年日本内阁制建立以来的第59位首相,战前共有29位首相任职。二战结束至今64年间,日本换了30位首相,即平均任期约是26个月。冷战终结以来,首相更迭愈加频繁。从宫泽喜一到麻生太郎,不到20年间已经更换了11位,平均任期不到20个月(约19个半月)。除了小泉纯一郎和桥本龙太郎两人之外,其他9位任期都未达到两年,特别是任期刚满一年或不到一年的“短命首相”将会有6位(细川护熙、羽田孜、森喜朗、安倍晋三、福田康夫、麻生太郎),最短的羽田孜内阁仅仅维持了64天。可以说,日本首相的平均任期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是最短的。

战后除了意大利(21位)之外,各国首相(或总统、总理)更换的人数,英国和加拿大最多是13位,美国12位,法国和德国分别为8位,平均任期分别是日本的两到三倍。

首相如此“制造”

世界经济大国日本,作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作为一个现代议会民主制国家,为何出现这种首相频繁更迭的“乱象”呢?原因固然可以列出政治、经济、社会甚至是教育等诸多方面,然而毋庸置疑政治原因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从政治方面来看,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大因素,即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个人风格。

频繁“换相”是日本政治体制转型期的突出表现。回顾战后日本60余年的政治发展史,我们就会发现:每到政治体制主要是政党体制的转型期,首相更换就变得频繁,“短命内阁”就愈加集中。战败初期,9个月内就更换了3位首相。

在政党政治恢复和“55年体制”的形成时期,不到10年内更换了5位首相,产生了三个“短命内阁”(片山哲、芦田均、石桥湛山)。在自民党一党优势的“55年体制”下,政权普遍比较稳定,除了瘁死在任上的大平正芳外,执政大都超过两年。然而,长期以来“政官财”结合,利益政治盛行,金权腐败不断。国民在“求新求变”的意识下,推动着体制的变革。当“55年体制”走向崩溃之时,更换首相的大戏便又开始频繁上演。1989年的10个星期内,就有3位首相登台表演。从1989-1994年的5年间,日本政坛竞先后有7位首相登场。近年的“一年一相”,凸显了“多党联合政权时代”过渡期的特征,可以说是从一党独大的“55年体制”向“两大政党制”逐渐转型的显著反映。政党体制的转型成为首相频繁更迭的基础动力。

派阀政治的特性是内阁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的根本原因。日本首相不是国民直选,表面上由国会议员推选产生,也就是众议院多数党的领袖出任,即自民党总裁往往就是首相。然而,总裁的产生,实际上是自民党内派阀利益平衡的产物,是派阀首领们在烟气腾腾的“密室”里博弈后决定的(即使是经过党内选举)。如被誉为“日本政坛教父”的“竹下派”会长金丸信,曾经就是著名的“首相制造商”。

选择首相考虑的因素,往往是出身派阀的大小、资历的深浅,权力意识或协调能力,甚至是是否容易操控等,推出的多是“权力追求型”的协调性人选,而未必是有真才实干的“理念追求型”的领袖人物,这就决定了首相的“脆弱性”或“过渡性”。日本首相没有任期规定,而自民党总裁有任期,从2002年起定为一届任期3年(此前是2或3年),最多可任两届。任期较短虽说也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派阀“逻辑”决定了首相不能恋栈久留,在没有朝野政党更替的条件下,派阀内部要“轮流坐庄”,即使你拥有高的国民支持率,那也不行。“雄辩天才”海部俊树就是在56.7%的高支持率下黯然挂冠而去。

民主中掺杂的“世袭”

选举制度的“世袭化”倾向客观上造就了“低能首相”。日本的“世袭政治”不仅扭曲了民主精神和价值观,有损于国民对政治的信任;而且阻塞了人才选拔渠道,不利于政治家素质的提高。继承了前辈“地盘”、“脸盘”和“钱盘”而当选的“世袭议员”中,固然不乏年轻有为者,但在没有经过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世袭体制”往往会产生不少缺乏韧性、养尊处优、能力平庸之人。

2007年9月,执政刚一年的战后最年轻的首相、“三代世袭议员”安倍以“健康原因”突然辞职,又是一年后的“世袭首相”福田康夫仍然是撂了挑子。这些经不起挫折的“草莓族”或曰“温室花朵”,给人的感觉是,政权得来全不费工夫,而弃之也就“毫不珍惜”了。日本国民不得不怀疑这些“世袭子弟”们是否能够真正胜任政治家的大任?“五代世袭”的麻生首相又将何去何从呢?

“集团主义”的政治文化无疑是内阁频繁更迭的深层原因。由此衍生的“伙伴观念”、集体协作意识,一定程度抑制了强势英雄式人物的出现,造成了上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流坐庄”形式。而集团主义的传统“家族观念”,即传承家业,光宗耀祖成为每一代“家长”的终极使命。即使是现代的日本政治家,亦往往难以脱出这个精神窠臼,无形中延续了“世袭政治”的现实,造就了“先天不足”的首相“后备军”。

政治家个人能力和作风也是影响内阁“寿命”不可忽视的因素。纵观日本近30年的政坛,三个长期政权即80年代的“总统型宰相”中曾根、90年代的“剑客首相”桥本和2000年代的“永田町怪人”小泉,可以说都是“理念追求型”的实干型政治家,均获得了很高的国民支持率。三位任内都高举“改革”的旗帜,均不约而同地设立咨询机构,加强了首相权力,大力推行政治、经济改革,赢得了朝野政党和国民的认可和赞誉,维持了同时代的长期政权。反之,那些“权力追求型”的政治家,则多数成为首相官邸的“匆匆过客”。

民主党或将上台

如今,面对本次“选择政权”的大选,麻生后的日本政局将向何处去?据日本《每日新闻》7月18日和19日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56%的受访者希望民主党获胜,23%选择自民党;民主党和自民党的政党支持率分别为36%和18%,麻生内阁的支持率跌到17%;至于谁更适合当首相,鸠山(28%)超过了麻生(11%),但问题是超过半数的57%的受访者认为两人都不适合当首相,暗示了鸠山不乐观的前途。因此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民主党将取代自民党上台执政,但其没有绝对优势,同样可能吸纳其他小党共同执政,继续着日本“多党联合政权的时代”。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日本政局的动荡和变化还将持续一段时期,政权不稳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常态,其间还可能出现两党的交替反复,逐步向稳定的两党制过渡。

正如京都大学教授中西宽比喻的那样,自民党和民主党就像是“咖喱米饭”和“米饭咖喱”,没有大的区别,有的只是“调料”的多少而已。在日本总体保守化的情况下,即使民主党上台,其在很大程度上将会沿袭自民党对外政策的“大政方针”,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强调自己的“特色”。

就中日关系而言,民主党内部成分复杂,意见存在分歧。现任代表鸠山由纪夫被视为对华友好的人物,他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承认侵略历史,主张推行“与价值观不同的社会也能共生的友爱外交”。今年6月,鸠山对中国驻日大使明确表示,“实现政权交替后,将进一步推进中日关系”。随着双边关系进入相对成熟的理性阶段,在中日战略互惠的框架下,中日关系将逐渐向前发展,结构性矛盾或摩擦不可避免,但一般不会发生大的逆转。然而,鸠山代表与小泽代表代行领导下的民主党,同样将推动修宪,扩充军力,追求政治大国的路线。


 

新闻录入:suyang    责任编辑:suyang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日媒:美国任用哈格蒂担任驻日

    日本选出最想成为首相的女大学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