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商社从日本的成衣厂商以及SPA、量贩店等承包这些企业企划的服装的海外生产业务。不仅是生产,企划、设计也由商社承包的事例也不少。受到日本个人消费低迷的影响,这一承包事业的规模正在缩小。零售行业和成衣行业为了唤起消费意欲,开始致力于低价格商品,这也给商社的承包事业带来了收益压力。在这样的阻力前商社采取怎样的对策呢?
通过削减成本和日元升值的效果
也有提高了收益性的事例
商社的缝制品生产承包事业的确处于阻力之下,但从08年度(到09年3月为止)的业绩来看,至少还不是“全线败退”。反而还有提高了收益性的事例。
伊藤忠商事纺织公司负责承包事业的部门,在削减各种经费的同时通过“强化企划提案力”,实现了收益的增长。纺织事业销售额的95%是由缝制品生产承包业务实现的住金物产虽然收入减少了,但ROA(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则提高了0.3个百分点,达到了8.2%。该公司的中国法人上海住金物产的纤维事业(销售额约25亿日元)也通过面向中国国内销售缝制品的生产承包业务走上正轨,正在向“完全收益体质”进行转变。
纺织专业商社也在努力。MORIRIN公司的纤维相关事业虽然收入减少,但其中缝制品的销售额从上一年度的338亿日元扩大到348亿日元。销售额总利润率也提高了1个百分点,达到15.1%。该公司设在中国的物流网点上海森亿服饰整理公司推进的物流改革等作出了贡献。YAGI公司的缝制品部门的销售额增长了3.6%,达到了709亿日元。通过全公司的营销部门共同使用指定的船运公司、指定的航班,削减了物流费用,实现了收益增长。
到举行北京奥运会的去年8月为止,很多商社都指出承包事业都受到了中国缝制工厂由于繁忙而使接单能力下降以及中国劳务费用上升的影响。但自9月的雷曼兄弟事件以来,这样的意见就基本没有了。随着日元升值,很多日本的商社都改善了缝制品生产承包事业的收益性。
另外,物流成本的削减也是收益性改善的原因。MORIRIN公司以及丰岛公司、田村驹公司等都在中国设置了专用的物流网点,把中国向日本的输送窗口集约到这些网点。住金物产公司和电子标签厂家TOSIBATEC公司、生产零售服装的FLANDRE公司联手进行了日本国经济产业省委托事业“纤维领域电子标签实证实验”。目的是确立使用电子标签的未来型缝制品生产承包事业模式。
为了进一步削减成本,还出现了把委托缝制的工厂进行集约的动向。丸红公司把150家缝制委托工厂集中到90家,主要经营品种也集中到针织面料衫、衬衫、制服等5个品种。
在东南亚构筑新生产基地的动向
运用EPA,进一步削减成本
经常能从日本商社听到“在中国缝制工厂的淘汰已经告一段落,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工厂留了下来”。“也有想建立面向中国国内销售的自主品牌的缝制工厂,想通过帮助他们建立品牌,创造出新的事业”,有些商社对此十分积极。
即使这样,商社的视线不仅仅集中于中国。虽然像前一阵子强调“China Plus One”的生产基地必要性的商社减少了,但很多商社依然对把生产基地完全集中在中国一国感到担忧。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