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之谜
有记载无窑址无实物
柴窑是中国古时五大瓷窑(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之首,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初年(954年)河南郑州(一说开封),本是后周世宗帝柴荣的御窑,所以从北宋开始称为柴窑。后因长期未见其窑址,以钧窑代替了其宋五大名窑的位置。
清人朱琰《陶说》中记载:“柴世宗时烧者,故曰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当时底下人跟皇上请示,瓷器要做成什么样的呢?柴世宗就说了这样一句话:“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者“就是今天的“这“,意思是按照下雨后天放晴的颜色,把瓷器做出来。
柴窑一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万历以后的《玉芝堂谈套》、《清秘藏》、《事物绸珠》、《五杂姐》、《博物要览》、《长物志》等书也多论及此窑。
中日学者展开论战———
是柴窑现世还是康熙花觚?
青百合花瓶的出现引起了陶瓷界人士的无限遐想。这是真的吗?就此问题,中日双方专家各执一词。
■争议一花瓶是否到年代?
正方:花瓶距今700年至1100年
是不是柴窑,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年代。对中如云曾于2005年把青百合花瓶拿到牛津大学做科学鉴定。牛津大学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出“热释光法”的高校,现在承担鉴定的是其下一个独立法人机构。后周官窑柴窑生产的时期是柴荣在位的公元954年至959年,他申请检查的预测值就设定为这个年代。牛津的鉴定书显示:这樽蓝色花瓶是700年到1100年前的时间段内烧制的,这和后周皇帝柴荣在位时间基本一致。
反方:花瓶出生在300年前后
热释光检测年代并非无懈可击。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核考古组介绍:热释光测年代法其所需的一种化学元素剂量的不同,可以对古陶瓷的"年龄"产生扰动,即可以让其岁数变大。热释光的这个局限性也经常被造假者所利用。比如,古陶瓷通过海关机器安检时,都会吸收热量,通过一次就会对年代扰动一次,一个百岁瓷器走一次测试程序,出来后肯定要大于百岁。
■争议二花瓶器形对不对?
正方:器形符合柴窑描述
去年,中国出版的《文物天地》杂志曾连续刊载对中如云求证柴窑的过程。其中一篇文章指出,对中如云的同事意外发现两件与青百合花瓶相似的瓷器,它们都被取名为"孔雀绿釉花觚",并作为清代文物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钓鱼台国宾馆。其中,故宫所藏"孔雀绿釉花觚"的制作时间大约在距今300到350年前的康熙年间,钓鱼台国宾馆藏品的制作时间大约在距今270年前的雍正年间。
日方专家指出,青百合花瓶的修复痕迹被推定为距今400至600年前。此外,日方称大约600年前,中国明朝皇帝将这件青百合花瓶赠给了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综合上述情况看,孔雀绿釉花觚可能是根据青百合花瓶的特征制作而成的。那么,青百合花瓶当时肯定是作为历史名品而被了解。
反方:就是孔雀绿花觚
对于上述说法,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位陶瓷鉴定专家表示,它就是一个孔雀绿的康熙花觚。花觚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形古朴典雅。(综合北京晨报等)
青百合花瓶尚存四疑点
■疑点一:来历
日方称,这是明朝皇帝赐给当时的日本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明成祖曾经派郑和出使日本,确立宗藩与册封关系,赐足利义满金印一枚,还曾先后赏赐足利义满冠服、锦绮、纱罗等礼品,但惟独没有赐瓷器的记载。
■疑点二:重量
柴窑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官窑,据记载,五代的窑器最薄的达到0.15厘米,被称为诸窑之冠的柴窑,在这一点上显然会更加出色。这件青百合花瓶高292毫米,开口直径167毫米,底座直径105毫米,但日本方面并没有公布这件器皿的重量。这显然也是一个遗憾———因为重量也能从某一角度对“薄如纸”进行解读。
■疑点三:声音
此次展出时,这件青百合花瓶始终被封存在一个玻璃罩中,即使是被日方请来的两位中国专家,也无缘与花瓶进行“亲密接触”。所以,除了无法了解瓷瓶的重量,专家们也无法对柴窑的另一特征———声如磬进行判定。
■疑点四:颜色
据悉,在对中如云先生12年前见到这件花瓶后,就被其独一无二的青色所打动。但有记者发现,在同一角度、同样灯光下,对玻璃罩中缓慢旋转的瓷瓶进行拍照,花瓶在图片中呈现出的颜色不尽相同,有的偏青,有的偏蓝,有的偏紫。对此,日方表示,他们也发现了这个现象,但不清楚是什么原因。
上一页 [1] [2] [3]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