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会议近日在北京结束。会议明确规定,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综合利用是工信部2010年工作重点之一。
循环技术,是把北九州重工业和循环发展结合在一起的第一个媒人。北九州环境局政策部部长柴田泰平告诉记者,北九州设立了26个针对各种工业生活垃圾的专用循环装置,致力于建设一个不产生任何废弃物的“零排放”生态体系。
在北九州八幡制铁所的厂房里,记者见证了开始于废物循环“零排放”计划。液压机把废塑料品挤成一个个五六米见方的压缩包。随后传送带把这些压缩包送进堆着煤的真空焦炭炉。在1200摄氏度高温下,塑料和煤开始分解、融合,产生了焦炭等可以为多种工业部门利用的原料。
八幡制铁所提供给本报的材料显示,“在最终生成物里,无法利用的废物仅占总质量的2%。”
先进的循环利用技术为八幡制铁所等重工业企业投资循环经济打开了大门。北九州环境博物馆副馆长安枝裕司告诉记者,从1960年到2003年,日本中央政府、北九州地方政府和各大企业总共投入了8000亿日元资金,以发展地区循环经济。
在循环经济中,企业仍是主要的投资来源。除开技术保障,企业的投资动力还来自日本议会制定的一系列环保法规。在柴田泰平看来,这些法律让环保事业变得有利可图,是北九州“零排放”计划的第一推动力。
2005年1月1日生效的日本《汽车报废回收再利用法》规定,无论购买新车或者二手车,日本消费者必须根据车辆排气量大小缴纳1万至1.5万日元(约800-1200元人民币)的保费处理费用。
“这些收入最终会转拨给八幡制铁所等承担循环任务的企业,以扶持循环经济”,柴田泰平告诉记者。如此的政策安排,刺激了重工业企业在循环经济上的投入,却并没有增加政府的负担。
除了制定扶持政策,北九州政府还一直避免把环保义务强加给八幡制铁所等重工业企业。
日本政府去年提出针对国内排放,征收“全球升温税”的设想。柴田泰平表示,日本政府不应该单向度地考虑向工业企业征税,“英国和德国都有碳税,但是它们的企业达到一定减排指标,也会有税收优惠”。
他进而表示,北九州众多工业企业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这些企业的业务又遍布全球,“如果征收排放税,它们很可能考虑搬迁”。
对北九州人而言,八幡制铁所等重工业企业还是解决地方就业的主力。即便是在工业污染最严重的1960年代,北九州妈妈们组成的妇人会也强调和企业协商解决环境公害。因为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都在这些企业里工作。
迫于社区压力的北九州市政府也从来没有鲁莽地搬迁企业,或者对它们课以重税。安枝裕司告诉记者,1960年代以来,市政府所做的是,精确地测量污染状况,在科学评估基础上,逐个和工业企业达成防止环境公害的协议。
“北九州过去不是靠搬迁重工业来改善环境的,将来也不会靠搬迁重工业来完成‘零排放’计划。”前八幡制铁所社员、69岁的当地居民上永阳一自豪地对本报记者表示。
北九州的经验表明,只要政府的政策设计得当,完全可以实现重工业减排、驱动技术创新、保护就业的三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