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政府公布的第二季度GDP数字显示,中国GDP已超越日本,这也意味着日本将保持了40多年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位置让给了中国。进入21世纪,“超越”可谓中国经济总量增长的一个关键词:2006年,GDP首次超过英国,2007年,又把长期占据第三把交椅的德国拉下,现在,又将排名世界经济总量第二长达四十多年的日本赶超!越来越庞大的数字面前,我们真的富有了吗?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在8月17日的记者见面会中,就中国4到6月国内名义GDP赶超日本一事表态“这显示中国经济实力。”并强调改革开放政策使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预测中国经济“今后也会持续发展”。
国信证券北京分公司财富中心总监、资深投资顾问刘光明先生在经济高速发展这方面也给予了肯定:“总的来讲我认为这是一个可喜也令人瞩目的一个成就,也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在世界上得到了与其政治大国相匹配的经济地位。”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世界瞩目,也令国人更添信心,不过,对于一个拥有超过13亿国民的世界第一大人口国来讲,任何总量经过13亿分母一除,平均数都会变得很小。GDP总量超过日本,但是日本人口总量仅中国的1/10,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人均GDP才刚刚赶上日本的1/10。资深投资顾问刘光明先生介绍说,中国还有1.5亿人未达到联合国一天一美元收入的标准。国际通行贫困线是每天收入不足一美元,中国是1196元人民币,即每天0.5美元。
刘光明说:“总量上的第二和人均一百名之外这种鲜明的反差告诉我们,现在中国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不是一个经济大国,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去分析,我们看一下比较真实可靠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个应该更能代表国民普遍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个数字如果从国家定义的贫困线人均收入1300元来计算的话,中国仍然是有4000万人是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从总量上来看这也是非常大的一个数字。”
其实,GDP只是一堆数字。从国富民强的实质角度来看,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日本的人均GDP,2009年统计是3万7800美元,而我们仅为3600美元,相差10多倍,人均GDP还不及日本的零头,世界排名还与日本相差92位,经济水平实际还比日本落后几十年。资深投资顾问刘光明先生说:“GDP的这种衡量方式本身有一定的偏差性,它无法涵盖一些结构性的差异或者无法表达一些个人、个体层面的幸福感指数等诸如此类的因素。”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中消耗资源和人力的货物贸易比重大,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服务贸易比重小。刘光明说:“中国目前总体仍可以保持一个相较于其他国家比较快的一个经济增长速度,但是如果单纯看GDP,而忽视背后推动GDP的主要力量还是依靠投资、出口,消费始终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迷的状态的话,长期来讲,这是不利于改善国民收入结构分配,同时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方式。”
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公共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保障任务艰巨。2008年城镇登记失业人口达886万人,超过澳大利亚人口的1/3。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未富先老”已是事实。
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平衡,中国在第一、二产业集中了过多的劳动力资源,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如果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增长结构方式转变上能真正的投入财力物力,同时从国民幸福提升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一些深化的改革,我相信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国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这就是中国经济的现实,更深层次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无论是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科技、环保领域,我们还有巨大的差距。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社会领域的发展还比较滞后,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后面这些因素更是中国的现实,更需要经济主管部门加强工作,促进中国在经济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做更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