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货币单边主义”直接打破了主要货币的力量平衡,给人民币平添了升值压力。第一,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主打“出口倍增牌”,鼓励美元贬值。第二,欧债危机后。欧元暴露结构性弱点,作为第二位的国际货币信用下降,欧洲央行被迫执行超宽松金融政策,支撑欧洲经济复苏,欧元弱势大势难改。在此背景下,东京成为国际市场避风港,日元成为避险工具。特别是金融危机后,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暧昧而诡异,在欧美相继降息近零利率后,日本央行刻意保留了“非零利率”,并坚持不再走“总量放宽政策”,致使日本与美欧形成事实上的“利差”和“温差”,促使危机前形成的“日元套利交易”回流日本,铸成 “日元强势”。而这种“日元强势”事实上已持续近两年,形成了“市场惯性”。不能忽视的是,在日元强势下,不包括人民币的“亚洲其他货币”则表现了相对弱势,形成了“日元强势+亚洲其他货币弱势”的格局。
此次日本干预汇率,直接带动“亚洲其他货币”追随贬值,形成了“日元主导的亚洲货币整体贬值”。进而在全球市场上形成了人民币被单独隆起状态。其背后则隐藏着庞大的资金流量流向的改变,这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根本动力。事实上,日本干预汇率一周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1美元兑6.8元台阶直冲6.7元大关,充分体现了日本干预汇率的驱动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日元美元交易极其频繁,规模巨大;而欧元受累债务,日本又不敢轻易购买欧元;资源国货币量小,不足以分散汇率风险,单边干预很难保持长期有效。年初,瑞士央行为阻止瑞郎升值,也曾单独干预汇率,但遭市场反扑,结果损失惨重。显然,简单的外汇干预政策,既不能解决货币被追踪升值的问题,也无法体现大国的货币地位。
上一页 [1] [2]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