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信贷巨头武富士长达四十多年的暴富神话戛然而止。CFP/图
已故的日本前首富武井保雄没能看到这一幕,他在44年前创建的小额信贷机构———武富士,这一天破产退市。日本的金融界也没想到,消费信贷的好日子这么快就到头了。
□本报特约撰稿蔡成平本报记者张华发自东京、广州
11月12日,日本金融消费巨头武富士在伦敦证交所被摘牌退市。今年9月底,日本消费金融巨头武富士(Takefuji),决定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10月29日,武富士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摘牌退市。
武富士破产的消息,在日本金融界引起巨大震动。由于投资者担心其他企业也会受到武富士崩塌的冲击,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等公司的股价亦应声大挫。
武富士由武井保雄创办于1966年,前身是“富士商事”,靠发放小额消费贷款起家,三十多年后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头号巨头。199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武井保雄以78亿美元资产成为“日本首富”。
日本金融界普遍认为,武富士破产虽然不太可能像美国雷曼兄弟破产一样引发日本甚至全球消费金融领域大地震,但仍值得警惕。
暴富传奇
像许多穷小子变身亿万富豪的故事一样,武井保雄1931年出生于日本崎玉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幼时在母亲经营的一间杂货店里做帮手。初中尚未毕业时,他选择进入一家日本军校,原因是这里食宿免费,可减轻家庭负担。可是,这位“学生兵”运气不佳,因为没过多久日本在“二战”中投降,武井保雄回到家中。他曾在不同行业给人打工,据日本媒体称,他曾在黑市倒卖大米,并与日本黑社会关系密切。
武井保雄创办“富士商事”伊始,客户定位于普通家庭主妇──他认为日本女人的信用要优于日本男人。他自制了一套衡量客户信用的直观方法,譬如家里整洁者(或孩子懂礼貌者)将来欠债不还的可能性要更低一些。这一做法,比40年后因小额信贷模式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国银行家尤努斯要超前得多,尤努斯曾发明了一个测量是否脱贫的系统,包括必须有一个家庭、清洁饮用水、75万塔卡的储蓄、上学的孩子等。
武井保雄与尤努斯的本质不同在于,后者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而前者的富士商事,是在放高利贷。长期以来,日本民间消费信贷的年利率高达30%左右。但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日本消费金融起步之早。与富士商事几乎同时,日本信贩、三洋商事等一批日本公司开始推出针对年轻工薪阶层的小额信贷业务。到上世纪60年代末时,民间金融公司即开始发行信用卡,不久后,欧洲等消费金融巨头也纷纷进驻日本,意欲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
1974年,武井保雄将公司更名为武富士,其绰号是“日元商店”(yen shop),意即在这里可以自由买卖日元。此时正值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日本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高度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使其很快恢复了高速增长力,城市化进程继续加速,这种繁荣持续了将近20年。这也是武富士完成“麻雀变凤凰”的转变、武井保雄完成巨额财富积累的重要阶段。
不过,这一阶段当中,消费信贷公司的声誉并不高,因为他们大举发放高利贷。当遭遇物价上涨,许多借贷者陷入了债务危机,并采取了包括自杀在内的一些极端行为。实际上直到现在,日本的自杀率仍然奇高。根据官方的统计,日本自杀人数连续十年超过3万人。健康问题、经济困难和家庭矛盾是三大主因,且每周一是自杀高发日(日本人称为“魔咒星期一”)。
武井保雄是一个多疑的独裁者,武富士的高离职率在日本金融界人人皆知。武井保雄对武富士的高管稍有不满,便马上将之扫地出门。而在武富士公司内部,他要求员工每天宣誓,对其绝对忠诚,他甚至将自己的照片挂到了每一间分公司内,员工每天都要背诵他的“名言警句”,并对着墙上的挂像敬礼。
但是,消费金融的繁荣,掩盖了武井保雄个人的专横跋扈。1998年12月2日,武富士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后,成为日本消费金融的“一哥”。在次年的美国《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武井保雄以78亿美元个人资产,成为“日本首富”。
窃听风云
武井保雄的首富宝座还没有过够瘾,次年就被软银集团的孙正义给超越了。一直到他去世的2006年,他始终逊色于孙正义,屈居富豪榜榜眼。而就在2000年的时候,日本发生了后来被称为金融界“水门事件”的丑闻,主角正是武井保雄。
这一年6月,日本知名记者山冈俊介调查武富士消费信贷内幕被发现,武井保雄派出强势的公关队伍软硬兼施,希望对方能够手下留情;山冈俊介并没有屈服,武井保雄最后选择与一家侦探所组成一个秘密窃听小组,窃听山冈俊介的所有通话。有意思的是,武井保雄还“顺便”窃听了武富士一些高管的电话。“窃听风云”是2003被日本警方曝光的。而就在武井保雄开始实施窃听计划前不久的2000年3月,武富士又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2年3月,武富士的未偿放贷金额超过210亿美元,加固了其霸主地位。即使2003年底,武井保雄因窃听丑闻被迫辞去武富士会长一职,以及一年后他被判处三年监禁、缓期四年执行,武富士在2004年的营业收入也达到35亿美元,利润逾6亿美元。
一家家族企业的掌门人下台而企业运营状况良好,足以印证消费信贷业的前景被投资人持续普遍看好的景象。兼任日本经济产业省委员的日本管理咨询业专家山根节曾专门撰写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报告,称日本“失去的十年”(1991年-2000年)中,消费金融不但没有失去明星产业的光环,而且发展前景可期。2006年武井保雄因肝功能衰竭在东京去世后,武富士的股价应声上涨。一方面,投资者认为“丑闻大户”的离开对武富士而言未必是坏事,另一方面,市场预期欧美金融巨头会展开对武富士的竞购战。其实2004年的时候,新桥资本和高盛就利用武井家族必须减持股份(日本规定持有上市公司25%及以上股份的股东如果被判刑拘及以上的徒刑,该公司将被吊销其在消费信贷业的营业资格)之机,伺机谋划对武富士的收购,不过最后均功败垂成。
事后看来,武井保雄去世后,武富士如果被收购,对其家族而言,将是一件幸事。但是,收购传闻又一次悄无声息。事实上,欧美金融巨头这一次也不敢贸然行动了,因为2006年是日本消费信贷的“改革年”,这一年年初,日本最高法院规定,所有超过《利息限制法》上限的利息均为无效,且贷款额不得超过借贷者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这是日本金融界的一记重磅炸弹。日本《利息限制法》规定,贷款额10万日元以下年利率上限为20%,100万日元以下年利率上限为18%,超过100万日元的年利率上限是15%。也就是说,整个贷款利率上限是20%。然而另一部法规又规定,只要借贷人同意,年利率上限为29.2%。这样一来,日本几乎所有的消费信贷公司都选择了29.2%的年利率。
而日本最高法院的新规的意思是,消费贷款公司的年利率以后不得超过20%,而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还给借贷者。这一法令,从2010年6月18日起全面实施。
日本官方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的生效日,日本近4000个注册的消费信贷公司中,超过六成仍未前往信贷信息机构登记,它们因此被禁止发放新的贷款。
武富士持续40年的增长神话从此戛然而止。2008年开始新一轮的金融危机更让其雪上加霜。2009年,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准普尔都将其信用调低为垃圾等级。截至今年3月,其未偿放贷金额为70亿美元,是8年前的三分之一,而其负债额则超过50亿美元。
武富士的启示
9月底,武富士(此时在日本消费金融业排名第四)决定向东京申请破产保护,武井健晃(武井保雄儿子)等高管引咎辞职。有人说,武富士是日本过去4年消费信贷治理缓冲期间最大的牺牲品。,需要退还的贷款利息,涉及到的借贷人约有200万人左右,光这部分的总额就超过2万亿日元(约240亿美元),退还工作须在明年2月底之前完成,之后进入最终的破产程序。
南方周末记者试图联系武富士公司未果,公司所有门户均已关张。据悉正在进行债务清偿工作。现在,武富士的网站首页,主要是一个热线,等着人们打电话去拿多交的利息,然后就是关于公司财产分割状况的即时消息。
日本《朝日新闻》在一篇评论中称:“武富士退还利息的另一方面──那些借武富士钱的人,该如何偿还欠武富士的债务?这些债务几乎也追讨不回来。”野村证券表示,包括武富士在内的日本前四大消费金融公司(日本人习惯称之为“四大”)未来两年退还利息及相关费用将高达1.6万亿日元(约190亿美元)。另一家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称,2011财年将是日本消费金融业“最为艰难的一年”,且“之后的前景也将继续黯淡”。
日本消费金融业因武富士的申请破产而风声鹤唳。不过,与武富士不同的是,“四大”当中,除武富士外,其它三大巨头背后都有大财团支持。譬如ACOM的背后是三菱日联金融集团,PROMISE的背后是三井住友金融集团,AIFUL的背后是住友信托银行,他们如果发生危机,极有可能第一时间内得到这些财团的注资。
日本早稻田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首藤惠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称,日本消费金融业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对中国而言具有参考价值。
中国消费金融业的发展略有畸形。一方面,与日本相比,中国先前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类型较少,众银行占有绝对垄断地垃,但大都以车贷、房贷和信用卡等初级形态为主,盲目扩大规模甚至恶性竞争。
著名咨询机构费埃哲在今年11月初发布银行风险管控季报称,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消费信贷规模增长过快,“过去十年间,中国(银行业)消费信贷增长了2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