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有很多工厂受灾,日本制造业开始出现生产基地转移及采购地多元化等重建SCM(供应链管理)及BCP(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动向。但笔者的感受到的是,与其说这些举措是地震紧急对策,倒不如说此次地震对日本制造业“脱离日本”起到了“助推”作用。
最近,与日产汽车关系密切的部件厂商相继宣布在海外建设工厂。日产2010年将其主力车型——小型车“March”的生产转移到了海外。目的是在中国、印度、墨西哥及泰国这4个新兴市场国家集中生产,在全球160个国家销售。
为了与生产转向海外的日产步调一致,日产旗下从事变速箱业务的捷特科宣布,将于2011年7月在泰国成立生产公司JATCO(Thailand)。目的是在有望与中国同时实现增长的东盟(ASEAN)地区生产并供应CVT(无级变速箱)。另外,日产旗下从事冲压部件业务的优尼冲压公司计划从2011年度算起的3年内,以印度尼西亚及英国等海外地区为中心,最多进行700亿日元的投资。
不仅是汽车产业,锂离子充电电池领域的材料厂商也开始大力在海外建设工厂。最大的负极碳材料企业日立化成工业2011年6月23日宣布,将从2012年3月开始在中国的烟台生产碳材料。该公司称在中国建厂的原因是,日本及韩国电池厂商倾向于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而且烟台距离负极材料的主要原料——天然石墨的采购地较近,在地理位置上适合向中国国内销售以及出口到韩国。
同样从事负极材料及粘合剂业务的吴羽公司于2011年6月8日宣布与伊藤忠商事成立了合资公司“吴羽电池材料日本(KBMJ)”。计划2015年之前投资100亿日元在美国及中国新投建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此外,从事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业务的日本住友大阪水泥公司2011年6月8日宣布,将在越南建设年产能为2000吨的新工厂。预定投资约50亿日元,2012年上半年开始投产,2013年开始全负荷生产。
颇有意思的是,住友大阪水泥之前只向日本国内引进了年产150吨的实验设备,便突然决定在海外建设量产工厂。该公司就其在越南建厂的决定表示,这是考虑了满足国际交易需求以及降低成本的结果。而且,该工厂还备有可使年产量增至1万吨的土地。
从汽车产业及电池产业的上述动向来看,便可发现把工厂建在市场大幅增长地区的逻辑。今后,如果新兴国家市场不断扩大,就会有更多的日本工厂转移到海外。虽然这关系到日本国内的就业问题,但如果日本企业的经营状态不佳的话,也就无法维持日本国内的就业岗位。因此,与其封闭在日本国内眼看着市场逐步缩小,还不如趁着现在日元升值之际,转守为攻积极进军海外更好一些。